close







Kirti Trivedi教授其實講的比較偏向是社會及經濟
趨勢與亞洲傳統文化思想的部分
頗富哲理
蠻具省思空間的
不知道對現場的高中生們來說
會不會不容易聽得下去?
聽講時遇到這種比較需要用心去想的內容
其實一不小心就會放空
一句話接著一句話很快就過去
回神時也漏聽一段了
回到家 靜下心
透過將錄音整理成文字檔的過程
對他的內容總算才更加的理解



Kirti Trivedi(印度理工學院設計中心教授):

   大家午安!很榮幸能夠來到台灣。在聽完那麼精彩的墨西哥文化演講之後,我要跟大家講一個許多設計師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就是永續性的問題。我們現在的生活模式是沒有辦法永續的,即便是最有錢的國家也無法以現在這個模式繼續下去。因為我們的資源快速的消耗,而造成的原因並不是人口的增加。因為在過去
50年人口的增加也不過是50%,但物資的消耗卻超過1000%。大家可以看到每一個人都一直不停的瘋狂的買,一直賣然後一直買,背後的原因就是物質經濟。相信這種經濟的人就認為:我們買愈多東西經濟就會愈好。如果要讓一個國家健康正常的發展,就必須不斷的鼓勵消費、不斷刺激人們購買的欲望,這樣國家就會愈來愈好。所以這樣的廣告就出現了:終於萬眾期待的iphone4要上市了,而且是白色的。因為之前是黑色的,現在有白的,你所有的問題就通通沒有了。

    買→用→丟→再買,這樣循環的時間變得愈來愈短了。90%從地上取得的資源,3個月的時間就丟到垃圾桶去了。而且這些是無法經由生物分解的,未來幾千年這東西都是廢物,無法再利用。這樣的物質經濟是從甚麼時候開始呢?其實我們可以追溯到工業革命,當時就以大型機器進行大量生產。不僅可以在自己的國家銷售,全世界各地都可以銷售,問題就開始產生了。在此之前我們只為我們的社區,需要甚麼就製造甚麼。工業化國家開始去占領與殖民其他國家,讓其他地方變成他們的殖民地。這種現象還是在不斷的發生,較無工業化的國家,自然資源就被工業化國家拿來製成產品銷售。把原來自給自足的模式驅趕了,創造了一種讓這個國家開始去依賴其他國家的經濟與消費行為。這樣的方法可以讓有些人和國家變得很有錢,他們的獲利和權力愈來愈大的時候,就形成新的價值觀──自私與貪婪。這好像是現在很多人的價值觀,公司的獲利比全球的健康來的重要。為了獲取利益,就算把世界上其他東西都摧毀也在所不惜。這價值變成一種可被接受的價值,很多人就這麼做,並認為這沒有甚麼不對。

    其實設計師在這個過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如果要解決這種永續性的危機的話,唯一的方法就是要減少我們的消費。但是設計師創造一個文化去鼓勵大家消費,我們鼓勵大家消費超過自己所需的東西。所以我們創造品牌,不斷創造新的model。就像不斷做出完美的新iphone,好讓人們把舊iphone丟掉。設計本來應該讓大家更開心,但是因為行銷的關係,我們永遠對自己手上有的產品不滿意、不開心。你去賣場時他們想盡辦法,把你已經擁有的東西賣給你,讓你不斷再消費。所以他們請國際巨星來誘惑你去買這些東西,這些其實都非常昂貴,它們在一些貧窮的國家被製造,只因為品牌就變得很貴。工業革命到現在不過200年,物質經濟發展到這種態勢,我們的生活是不永續的方式。

好處是物質經濟已經到了末端,現在我們有創意的經濟。這兩種經濟是完全不一樣的,在物質經濟中,如果你有很多東西,給別人的話你的東西就會變少。如果你有的東西是別人沒有的話,你這東西就變得非常有價值,也就是獨特性。如果你很有錢,你要花更大的力氣,因為你要用錢去滾錢。人基於本能希望去累積更多的財富,其實已經有了、夠了,但仍去追求更多。一直有這樣的競爭在,我一定要比別人擁有更多。如果我希望擁有一個東西的話,其實壓力就來了,首先要看錢從哪裡來,買了又要擔心如何去保護它不被偷走。其實你要享受快樂不一定要擁有它,比如說山、水、落日,你不必去擁有一樣可以享受它。擁有會讓人變得自私,如果不喜歡就把它丟掉。

知識與創意經濟則完全不同。如果你有想法或點子分享出去,這些想法變得更好而且你也不會比較窮。你如果做出一首美妙的歌謠,大家不斷傳唱,你只寫一次,但價值不斷傳承下去。用的人愈多這東西愈有價值,比如說youtube一樣。我想法就跟以前不一樣了,愈多人分享這東西愈有價值。不管是音樂、圖像、影像,我們都樂意與其他人分享。過去我們認為一個人手上錢很多就是富有,但在知識與創意經濟下,富有有很多不同定義。數位化為創意經濟帶來不同面向,首先實體的東西規模變得愈來愈小;一個東西有多種用途而非只有一種用途;擁有的概念改變,你不需要擁有很多本書,因為可以去很多地方下載取得。分享的人愈多價值愈高,帶來不同的價值觀。

在印度傳統來講,我們覺得有八種東西是非常有價值的,例如:錢、穀物收成、大象、子孫、勝利、能力......都是財富的一種。有很多朋友是一種財富,有很多創意是一種財富,有無窮的活力是一種財富,對很多東西有熱情也是一種財富。沒有人是貧窮的,你必須去找出來你是屬於哪一種富有的人。過去在物質經濟一定要去賺實體的金錢,現在則是將手上所擁有的去轉化為實體的金錢。印度傳統的故事,老天爺得到許多猴子幫祂造橋,其實這就是一種財富,因為你擁有猴子的幫助。

現在我要來講亞洲傳統,如何對下一個世代的設計造成重要且正面的影響。在亞洲生活上有很多特徵,比如說我們活在當下。在很多亞洲國家,我們不是坐在椅子上,而是坐在地上。我們生命的目的是在思想、智慧的發展。我們希望永續,跟西方也是不同的思考邏輯。茶道其實沒甚麼了不起,把水燒開,泡茶、喝茶,如此而已。這是千利休(Sen Rikyu)說的。我們要去享受當下所擁有的東西。我要給大家看日本的房子,裡面有很多功能,而且跟大自然和諧共存。這房子的設計跟大自然合而為一,景色隨著四季不斷變換。室內與室外融合在一起。這是一個泡茶的地方,好像空無一物但是其實非常豐富,因為要泡茶的意念已經充滿在空間中了。每次都是全新的經驗,每個東西都有許多細節,每天太陽位置不同,光影的變化,為我們帶來不同感覺,也讓我們有能力去注意到不同的細節。

這是一個長窗面對著海洋,隨時可以看到海洋的變化。在現代化的房子裡常常看不到這些元素,因為我們盡可能的利用每一寸空間。就算買了個大房子,每個空間都要塞個家具,變得非常擁擠。所以這個空間就是客廳,它不能做別的,只能是客廳。如果你只有字母A,它擁有非常多可能性,可以成為各種不同的東西。但如果把它變成ANT螞蟻這個字,它就是螞蟻了,其他可能性就沒有了。一但我們幫自己作定義的話,失去的反而更多。如果你認為自己是個logo設計師的話,那你就只是個logo設計師;如果你覺得自己是平面設計師,那稍微擴展一點點;如果你覺得自己是設計師,那範圍又更大;如果你覺得自己是人類,那可能性更多;如果你覺得自己是地球上的生物,可能性又擴展了。不要把自己侷限在很多細分的小項目裡面。




待續

以上內容版權屬原講者所有
圖文記錄/gtctcc



Kirti這部分比較沒有圖
有的人可能會覺得有點枯燥
不如來翻翻墨西哥海報雙年展的專輯




先看看評審的作品吧~

評審團第一頁翻開
就是林磐聳教授






原研哉也是評審之一





至於入圍的海報就留待下次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tctcc 的頭像
    gtctcc

    我的戰鬥人生

    gtct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