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展場入口
中:勞孔,2011
下:入侵者,2012


與美國共舞,2008




手掌 II,2012


末世化石,2013


【末世化石‧未來考古─格雷戈里‧夏通斯基個展】觀後感 /gtctcc

 

 

本次格雷戈里‧夏通斯基(Grégory Chatonsky)在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展覽,由策展人鄭淑玲、希薇‧帕宏(Sylvie Parent)所策劃。格雷戈里‧夏通斯基為法國跨領域藝術家,他並邀請了加拿大雕塑藝術家Dominique Sirois與他一同製作本次展覽作品。近年來發生許多人為或是天然帶來的災難,這些災難的規模是史無前例的。許多傳說與電影描述了世界末日的情節,在人類無限制的奪取地球資源之下,末世彷彿就在不遠的將來。

在作品〈他們的聲音Their Voices〉中,藝術家利用程式抓取了網路上部落格中的文字,並以中文電腦語音朗讀出來,這些陌生人的心情故事彷彿變成一篇篇小說。在部落格風行的年代,無數的人將日常瑣事記錄在其中,上網讓全世界的人觀看,一天觀看的人次可能會有百萬人,但也可能是0。許多人投身網路的虛擬世界中,並發展出與現實世界不同的人格面貌。電腦語音機械不帶感情的聲音,講述不知道是誰的故事,呈現的是網路時代的疏離。

〈與美國共舞Dance with US〉以台灣科技企業的股市指數與跳舞畫面做連動,當指數高漲,影片中的舞王佛雷亞斯坦(FredAstaire)便翩然起舞,當指數下跌,連舞王都動作卡卡,舞不太下去。作者以1929年發生的大蕭條為靈感,當時經濟很差,卻帶動了電影院與歌舞片的熱潮,娛樂成為民眾生活絕望時的出口。以今天來看這件作品,美國過去曾經作為世界的龍頭,卻在一系列的金融事件中拖垮了全球經濟,是否即是全球化帶來的苦果,這是一個地球村的年代,誰也別想置身事外。科技一直作為台灣經濟的領頭羊,當科技產業變成「慘業」台灣人又該找尋什麼樣的出口?

Grégory Chatonsky Dominique Sirois合作的〈末世化石Telofossils〉這件作品,讓我想到台灣藝術家涂維政(1969- )2001年開始推出的〈卜湳文明〉展,他虛擬了一個文明遺址,進行實地考古的計畫,將現代生活常見的家電、3C產品變成古文物,甚至還出土了大量的文字石板、聖獸雕像等。科技的進步縮短了產品的壽命,曾經盛行一時的B. B. CALL,如今安在?手機大廠三、五個月就推出新一代機皇,產品的迅速汰換是為了刺激消費者換機的欲望,這些被換下來的舊手機許多都還能正常使用。科技產品當中含有得來不易的稀土元素,卻在上市短短幾個月內便成為廢棄物,科技距離永續的距離似乎愈來愈遠。

今天的一切終將成為未來的文明廢墟,格雷戈里‧夏通斯基結合科技,利用不同的媒材、形式,構築出一幕幕考古場景,試圖提醒人們在重度依賴科技產品之餘,能夠對於生活方式與環境做更多的思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tctcc 的頭像
    gtctcc

    我的戰鬥人生

    gtct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