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主持人_國際平面設計社團協會聯盟(Icograda) 施令紅副會長:

 

首先代表台師大跟Icograda熱誠的歡迎從全球不同地方來的各位專家學者。現在是一個整合的時代,也是一個創新的時代,更凸顯了文化創意的重要性。在台灣這十年來我們不僅立了法,並且在今年的五月成立了文化部。下面這位講者來自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創新及創意產業研究中心的首席研究員,他也是上海戲劇學院的東方學者。他的興趣與專長在中國文化跟傳媒政策,創意產業在中國跟東亞,還有東亞文化的出口。在他的演講裡面將跟我們分享文化創意產業在中國的發展,它是怎麼樣成功的。還有它怎麼樣影響中國、改變中國,他提出六個階段的模組。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近年來文化創意在國內發展,在香港、內地、韓國、日本,甚至於東南亞、東亞地區都有很多影響,我想他會帶給我們很精彩的演講與豐富的內容,讓我們熱烈的掌聲歡迎他、謝謝。


主講人_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Michael Keane教授

大家好!非常高興來到台師大參加這個文化創意論壇,我來過台北好幾次。今天我講英文,因為我國語有好多說不好的地方,謝謝。今天我的演講大概是三十到四十分鐘,之後希望能留一點時間做一些觀眾提問的互動。現在我要發表的這場演講,先警告大家可能會比上一場更學術、艱深一點。大家可能會覺得很好奇,為什麼今天是一個澳洲人來講亞洲的創意產業,而不是一個亞洲人來講這個題目呢?首先我就先介紹一下關於澳洲好了。其實有些報告指出創意產業一詞是1994年由澳洲先提出,之後才由英國所採用。不曉得這個故事到底真實性有多高,不過我確實認識在他的觀點裡,真正採用文創產業這個詞的這個人。這個顧問當時其實只用了創意產業這個詞一次,後來在9798年的時候為英國政府所採用,很快的這個詞也蔓延到全世界的其他國家了。

 

我來自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我們是在2001年首度在全球創立文創相關科系的大學,幾年候我們也受到澳洲政府的補助,成立了ARC創意產業與創新卓越中心。我們這個研究中心的任務就是尋找澳洲未來的產業定位,如何不再依賴製造業與採礦業,而轉向一個以數位科技產業為主的經濟體。我們大部份在研究中心的研究都是跟數位領域相關,不過我自己想要看的議題比較不一樣、比較實質。我自己從一開始來中國進行研究的時候,就發現這是個很不一樣的地方。2005年我協助在北京舉行文化創意論壇,是他們當時第一次進行這樣的全球性論壇,在這個論壇當中我們也提出口號: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這個口號很快就變得很熱門、到處都可以聽到。其實它所展現的就是中國要如何在產業鍊的價值中往上游移動,從以製造為主,移動到以創意、創新為本的經濟。





今天的演講有三個重點,在投影片上大家可以看到。第一就是中國創意內容的市場不斷成長,所以很多台灣、香港、韓國的公司也與中國公司開始進行各種不同的合作。第二個重點有點像是在廣告我最近的一本新書,關於中國的藝術、設計、媒體相關議題。在我提出的理念中,我認為藝術是一種差異化的來源;設計則是一種商業化的創意;媒體則是傳達軟實力的工具。很多人都覺得文創產業很難定義,因為裡面有太多領域了。可是我覺得如果我們把重點放在藝術、設計以及媒體這三點,其實差不多就涵括了整個產業了。我今天的第三個重點,就是要強調中國在創新的發展時間軸上很獨特,跟其他國家都很不一樣。現在中國面對的也是非常巨大的改變與挑戰,一百年前我們看到中國的新文化運動,挑起了一場文化的復興。現在中國所經歷的這一場文化復興又更巨大了,因為在一百年前這樣的文化復興是由印刷媒體的引進來挑起,現在則是因為數位科技的發展。我今天也不是只有演講,也會帶來影片讓大家輕鬆一下,現在要播放一個三分鐘的短片。

 

剛剛這段影片很明顯的是品牌宣傳的影片,是為了上海KIC的計畫所拍攝的影片,希望能吸引大量的外資來投入。在這段影片裡面我覺得最特別的地方,是它採用永遠年輕這樣的概念,裡面不斷強調再生、新生這樣的想法,把矽谷、力量這些都包含在一起。在中國有很多類似的計畫,有的成功、有的失敗。但是今天我的目的不是向大家宣傳到中國工作、商機無限,希望今天我要解釋的事,會讓大家了解中國為什麼這麼重要。為什麼現在不同的企業都要到中國大陸呢?其實有六個原因。因為中國生產可以作為進軍全球市場的踏腳石,所以很多小公司或媒體公司看到這一點,紛紛到中國進行製造生產。另外在台灣以及香港地區內容方面的產業也不斷在衰退,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創意人才外流到中國大陸。另外在媒體製作方面,中國的成本一樣比較節省、經濟。在經營方面中國有很多政府的優惠待遇,以及大量的人力資源。另外與香港、台灣、韓國相比,進入中國市場的成本更低。

 



另外一個概念非常有趣,關於文化的相近性,很多人相信來自東亞地區的經濟體,文化的相近性進入中國後,可以消弭政權上的不方便。我接下來想要大略的描繪一下中國相關產業的環境看起來究竟是什麼面貌。我們要自問的是在中國的文創產業究竟真不真實?會不會只是黃梁一夢?會不會永續發展?實體的發展又有多少?最後我們要問究竟中國的創意文化產業是什麼?在回答剛剛這些問題之前,要先回到我一開始提到的用藝術、設計與媒體來定義文創產業,現在來逐一介紹這三個概念。我覺得用藝術、設計跟媒體這樣子的定義方式,其實比起如果我們用不同的產業來定義文創的話來的更為容易。






第一個我們來看藝術,藝術是屬於比較類比的形式,視覺藝術、表演藝術、文學、攝影、博物館等等,都是屬於藝術的範疇。很多投身藝術領域的人,發現要開拓市場的商機很不容易,所以需要政府的補助。設計是一種商業化的創意,通常是一種企業對企業的形式。在設計的範疇裡面,包括在投影片上看到的建築、室內設計、景觀設計、傳達設計、產品設計等等。剛剛上一場演講我們也可以看到為什麼設計這麼重要。在1980年代英國討論的是文化產業,在那時候設計還沒有納入這整個大範圍的討論裡面。但是之後改為文化創意產業的討論時,設計就變成裡面的主軸之一了。媒體的定義大家應該都很清楚,包括廣播媒體,還有音樂、數位媒體等等。媒體的功用就是散佈這些藝術創意內容。所以我覺得其實這三點就可以含括文化創意產業裡的所有面貌。









接下來還是要討論定義的問題,我覺得文化不等於創意,創意也不等於創新。我們常常聽見不同的辭彙,像是文化產業、創意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等等,常常分不清楚有什麼差別。我覺得藝術、設計及媒體都是象徵性的,所以其實他們就是把這些象徵性的系統再重組的一個過程。我們先來看看文化的定義是什麼,文化其實就是一連串的常規、價值以及模式。所以文化通常是一個特定的國家或是地方所聯結,例如台北或台灣的文化。常常與社會的菁英與高級文化、權力連結。另外有了文化就能讓一個群體跟社會結合在一起,有一個黏合劑的效果。並且能夠讓大家奠基於同樣的命題、以及價值,有同樣的看法。我覺得文化就是社會的基礎架構,我們不會質疑自己為何會這麼想、為何這麼做,因為這些都是文化賦予我們的想法跟行為。我來自澳洲,我吃的早餐跟各位在台灣吃的早餐不一樣,可是我不會問自己為什麼我吃的早餐是這些東西。另外還有所謂比較個人主義或是比較合群為主的社會思考模式,這同樣是我們平常不會去自問為什麼,但因為我們成長的環境,讓我們自然而然有這些想法。





我們文化有很多層面,也可以轉化為商業的價值,變成文化方面的表演。文化很多層面也非常傳統、非常重要。除了傳統文化還有通俗文化,通俗文化在創新的腳步上比較快。可是通俗文化有非常高的重複性,奠基於很多公式以及固定的形式,這應該也是大眾清楚了解的東西。這個劇照是大陸所製作的一部電視影集,叫做:好想好想談戀愛。基本上它的整個劇情架構跟想法,都完全拷貝自慾望城市。剛剛這個照片應該也有很多人認得出來,它同樣是根據一個公式來創造的一個節目。





接下來我要定義的就是創新究竟是什麼:創新就是在現有的常規、價值,以及模式上面,裝入新的想法以及不同的看法。在創新裡面包含了發明、異化、改編、學習,以及散播。我們其實可以用檔案櫃的概念來想這件事情,我們可以把不同的想法當成不同的檔案夾。這些檔案夾到底應該怎麼樣歸檔到創意的檔案櫃裡面呢?這就是創意的過程。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文化的過程就是一個左腦思考的過程,把不同的觀念根據有權力的人所定義的方法來做分類。創意是屬於一個右腦的過程,創意常常就是用有趣的方法表現一件事情,或是用完全顛覆的手法。創意也跟品牌有關係,在創意這部份我們要強調的是,他要把新的概念,加在現存的概念以及常規上面。在創意的過程或許有摧毀性的做新的創造,可是文化就是比較保守,把所有的東西連結在一起、維持在一起的過程。

 

文化跟創意兩者都要並存才行,這就是為什麼大家覺得文化創意這樣的詞很不錯。不能只有創意的商業化而沒有文化的底藴在理面,必須在文化跟創意之間取得平衡。我們可以用陰跟陽的概念來思考,這裡面的陰就是文化;陽代表的是創意。創意跟文化之間不斷的在轉移,不斷的互相在昇華。為什麼我要用陰陽的比喻?因為很多人覺得創意是西方的概念,可是我們不能再這樣想了。創新就是創意的商業化以及傳播,所謂的創新就是把現成的東西拿來改良,然後再把它推到市場上創造商機。就算有很好的創意,可是如果沒有辦法建立實質的商業提案,其實也沒有價值。

 

接下來我要解釋整個報告的最後一個重點,就是中國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歷史時間軸。在時間軸的檢視當中也可以看到台灣、香港、南韓等不同的地方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大家先看到投影片最上面有幾個數字,這指的是時間的遞轉,從1990年代到2010年代。接下來看到頁面的左邊,由下往上是從中國製造,比較具體性的產品,移動到上面是非具體性的產品。接下來在左邊我們可以看到具體的產品到非具體的產品中間,運用的是不同的資本來製造,從自然的資本、物理的資本、人力的資本,移動到知識的資本。這是所有先進的經濟體發展上面共通的現象。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整個經濟體的產業發展,可能從織品、農業、製造漸漸移向科學的發展、文創、觀光旅遊等等。



待續

以上圖文內容版權屬原講者所有
紀錄/gtctcc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tctcc 的頭像
    gtctcc

    我的戰鬥人生

    gtct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