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 :中國美術學院研究生處 毛建波處長
下: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 龔卓軍所長

 

演講五:建立一個有人文素養的藝術實踐類博士學位養成環境

中國美術學院 毛建波教授:

中國有八大美院,中央美院又稱「皇家美院」、西安美院又稱「農民美院」、中國美院又稱「人文美院」。中國美院自1929年開始招研究生,1980年獲批碩士授權點,1984博士班,2000年開始招收實踐類理論博士生。因應目前圖像時代需要的人才,希望能藝理兼通、畫人論畫。實踐與理論複合型博士,是跨學科人才。在實踐與理論的比例上,中央美院是55,中國美院原來為64,現調整為37。在生源方面,多為在創作上已有基礎,尚缺研究能力創作者。

 中國美院大學部每年招收1500人,9萬多人報考。本科畢業生大約1/10進入碩士班,碩士畢業生其中約1/10會進入博士班。2000年第一屆有兩名外籍生,四名中國籍,於2005年畢業。學院舉辦許多大師講座,邀請世界各地知名學者到校講學,也包含貴校的林磐聳教授。其中從美國邀請到的學者,一次都要花人民幣10萬以上。


 

我認為博士階段的論文不適合完全談論自己的創作,不如留給藝術史學家、評論家來寫更適合。自己的創作理念應該是3~5000字就可以說清楚了。1.理論與實踐比例分配很難訂出權重。2.導師組合配置、管理任務分配。3.優秀生源相對缺乏。招生優先順序:1.實踐與研究能力兩者俱優。2.研究能力強、實踐能力差。3.實踐能力強、研究能力差。


 

 
演講六:台南藝術大學創作實踐類博士生課程與教學現況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 龔卓軍教授:

最近我們辦一個活動,與藝術家謝德慶對話,博士生分工,分別擔任策展、創作論述、研究。20115月去北京,11月辦《亞洲生活手勢》展覽。每2年辦理亞洲青年藝術論壇。台南藝術大學博士班於2003年成立,台灣教育部沒有DA學位(創作為主)。目前所上專任師資專長領域:現象學、社會學、藝術創作。至今已有40人,2畢業生,花6年時間畢業。南藝主要有音像、視覺、文博三大領域。每年招收7人,其中4~5人為創作背景。研究以社會文化相關問題者佔一半。我認為在評鑑標準上,藝術大學不應該等同於一般大學,本所被列為「待觀察」。 


 

本所主要特色為:亞洲文化、當代藝術、現代性。創所時畢業學分為60學分,是比照紐約大學(NYU)DA課程所設計,後來降為45學分,包含必修27、選修18學分。課程設計從多元到專精,加強藝術評論、美學、英語授課。包括邀請中國人民大學夏可軍、中央研究院何乏筆開設工作坊。我們希望培養的不是跨領域,而是超領域trans-discipl的人才。本所有個博士生學會,他們自己策展、舉辦論壇。

 

圓桌討論

 

荒井經:中國美院維護傳統不遺餘力,台南藝術大學則是富有當代性。從毛教授提到的研究生畢業論文看起來,在傳統藝術史上有很多的努力,請教關於現代的或是設計方面的領域不知表現如何?

 

毛建波:在北京的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前身是中央工藝美院,可說在設計上頗有成就吧,基本上剛開始都是中國美院的畢業生去創建起來的,所以中國美院在設計方面也是用心頗深的。

 

梁廷茂:如何引導、協助學生寫論文?一般寫論文要花多久時間?

 

毛建波:有些創作者的確在論文寫作方面有困難,老師就會很頭大了。一般修完學分以後,寫論文要再花2年以上的時間。

 

丁寧:請教龔教授,剛才提到的畢業生論文題目,跨度怎會如此之大?參考書籍是原文還是中文翻譯?內文總共寫了多少字數?

 

龔卓軍:的確跨度較大,他曾在德國待過,因此閱讀原文資料沒有問題。論文主要是對於學院概念的反省,內文共15萬字。

 

陳淑華:專任師資少,如何指導研究生?

 

龔卓軍:的確專任師資較少,不過兼任師資多,校內其他系所的師資也可以支援指導。

 


待續
 
以上版權內容屬原作者所有
紀錄/gtctcc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tctcc 的頭像
    gtctcc

    我的戰鬥人生

    gtct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