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視覺設計系蘇文清教授 與王受之院長合影
承上篇
王受之教授:
到了1962年的年底,中央選舉的時候毛澤東就沒有當國家主席了,劉少奇當國家主席,毛澤東就退為黨主席。這樣的情況之下就出現了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的三架馬車、務實主義,63、64、65這三年就很好。這三年是中國設計的開始萌動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在這三年開始有很多活動,他們派出了兩、三個人到東德學習。你們icograda裡面有一個會員,是北京的一個老師,中央工藝美院,叫做余秉楠,余秉楠是在萊比錫學的。余秉楠去學的時候就是63年、64年,就是我們說恢復期。過了三年災害,62年餓死人以後,63年開始務實派上台,這時候開始說我們要搞提高生活質量,派些人到外國去學。
余秉楠就派到德國去了,去了萊比錫,去東德。東德其實不如西德,但是他起碼到了德國,他大概看到了一些,當時中國大陸的社會跟現在的北朝鮮一樣,都完全封閉的。一個人有機會能夠到外面去看看,那就不同了。所以余秉楠回來以後他是很有抱負,想把這個事情好好做一做,但是這個時間很短,這個時期做了很多事情,有很多設計項目,但是馬上就到了66年的文化大革命。66年到76年就10年,我們叫十年災難,十年這個國家就天翻地覆,就啥都沒有了,打死了很多人、折磨了很多人,什麼是教育?大學都關門了。一直到了1977年毛澤東死了,中國大陸才開始過渡,過了兩年時間78年鄧小平當了主席,這樣就進入了鄧的時代。
從78年到89年,這是一個階段,大概有十來年,89年不就天安門事件嗎?天安門事件又是一個中斷,從78年到89年是一個上升階段,這個階段是要全方位的了解設計,第一個是提出了設計很重要大家都知道,但是設計怎麼做也不知道。院校裡面是最早動,大陸的設計很奇怪,不是企業先動、是院校先動。這有點像德國當時的情況,像美國是企業先動大家要知道,原來最早的那幫設計師啊,Raymond Loewy、Norman Bel Goddess、Henry Dreyfuss這些人都是先做了,也沒有讀過書。通用汽車公司那個Harley Earl都是企業先動,然後才開始開設計學校,美國沒有像包浩斯這樣很實驗性的學校,美國一開始就是企業界就做了東西,然後學校跟在後面慢慢把它做起來。像我們Art Center是30年才成立的,那時候他們已經設計事務所都開兩年了,並且他們還瞧不起學校,說你們這些老學校。中國大陸就是學校先動,大學開始有三個學校做了一些工作,其中第一個就是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主要他們有留學的名額。
他們去的比較早的是柳貫中,是在77年派到斯圖加特設計學院,去學工業產品設計;蔡軍是派到挪威的設計學院,在奧斯陸去學工業產品設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和日本東京藝術大學,是個國家學校,建立一種交換關係,就不是說考進去,而是東京藝大代培。培養了一群人,包括王明旨,後來當了清華美院院長,還有李當岐就是他們現在的黨委書記。張夫也,是學理論的在東京藝大,東京藝大給他們培養了4、5個。這幫人現在都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院長級的領導,所以他們日本派和歐洲派就這樣回來。
中央工藝美院和日本的關係非常密切,就是因為有這麼一個關係。我們說中央工藝美院是輕工部屬下的學校,他還有一個就是無錫輕院,中央工藝美院派出去的人是兩年的,等於是培訓,所以這幾個老師都沒有拿到學位,包括柳貫中都沒有拿到學位。各位知道日本學位很難拿,特別拿一個PhD可能要很長時間,日本是屬於那種師徒制,老師說你不能過就不能過,你就待著吧!所以學位上面現在他們都還不夠。
無錫輕院就派了兩個人住在那邊就讀學位,一個就吳靜芳是筑波大學,張福昌是在千葉大學,他們兩個讀了三年就把碩士學位讀回來了。他們回來帶了很多書,帶給我看。張福昌帶了四十箱書,就複印,那時候中國沒有複印機,他帶了四十箱複印的書回來,那是最早的一批,堆在房子裡一大堆。中國的設計應該就從這兩個學校開始,一個是中央工藝美院,一個就是無錫輕工業學院。全中國78、79、80這幾年這幾個學校在派人,到80年這些人回來了,就開始動了。但是開始動就動的有些錯,柳貫中的老師是雷曼,是斯圖加特的老師。柳貫中的思維方式比較哲學。
我這樣講大家不會沈悶吧?羅列一些事情,這些事情我不講很少人講的清楚,這段歷史我是過來人。這段講話其實很有史料價值。他們去日本,大家知道朝倉直巳不是出了那三本構成嗎?立體、平面,後來搞光構成。朝倉直巳的書對這幫人影響很大,他們回國就開始搞構成,中國設計最早的一股運動不是設計、是構成。其實構成是個基礎課,搞構成教學做的人都不一樣,有些人搞色彩、有些人搞平面,也有些人像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辛華全就專門搞立體構成,他是比較早搞立體構成的。但是我去無錫輕工業學院的時候就覺得他們都是在搞構成的,並且當時的分野就是構成派與圖案派的鬥爭,其實就是設計革新派和保守派的鬥爭。圖案派就說唐代的寶像花是國粹,構成派就說構成是國粹,反正就是吵這個架,那我完全是局外。
我讀研究院的時候我是學歷史的,我是武漢大學。不過讀大學之前我在一個工藝美術廠做過六年,產品設計,我有設計的背景再去獨歷史,我讀美國史,是美國人教的,所以英文很好,又學會歷史的檢索方法。畢業以後廣州美院就來找我,就說你能不能到我們院,當時我是中國大陸最早培養的第一代美國問題研究專家,我們應該去外交部門工作的,不過我就不太想搞政治,就說我想去美術學校。他們說國家花這麼多錢培養你,那時候讀書不要錢嘛,國家重點培養,全部只有八個人畢業,只有六個人拿到學位。那都應該是國際問題研究所啊、外交部啊去這種地方。我就說我要到廣州美術學院,那他們就百思不得其解。後來就把我搞去了,搞去了以後當時的問題是說,我們的院長是搞陶瓷的高永堅,這是中國所有美術學院歷史上唯有的一次,四年,是由一個非藝術家來做一個大藝術學院的院長,這是中國的一大幸事。很榮幸突然有了一個,以後也沒有了。
你看中國現在所有學院的院長都是油畫家、雕塑家,廣州美術學院的院長黎明、中央美術學院的院長潘公凱,都是畫畫的。中國是七大美院,一個大區一個,加上中央兩個,七大就是東北:魯迅美院、西北:西安美院、西南:四川美院、華東:中國美院,原來浙江美院,林風眠的那個。中南:廣州美院,北京就是中央美院、中央工藝美院,這是七大,他們叫做。還有五大藝術學院,就是有舞蹈或什麼東西的:天津藝術學院、廣西藝術學院、新疆藝術學院,還有軍隊的藝術學院。最早是那七個,這七個基本上都是藝術家當政,藝術家當政他肯定是側重藝術啦,那時候大家都覺得藝術是最大,設計是小的。
高永堅去了他就覺得機會很難,因為高永堅他的老師叫鄭可,大家恐怕知道鄭可是中國第一個去包浩斯的人。20年代,29年去過包浩斯有兩個人,一個叫鄭可,在香港搞了一個金工工作室、一個木刻工作室、一個陶藝工作室,抗戰以前在香港開的,可以的可,一個老人家。鄭可培養了幾個學生、其中一個就是高永堅,當過廣州美院的院長。他培養另一個畫家就黃永玉,黃永玉是他的學徒,黃永玉也寫過紀念他的文章。鄭可跟高詠堅講過有個包浩斯,高永堅沒搞清楚什麼叫包浩斯,但老記得鄭可跟他講過有個包浩斯。
他把我搞去的時候說你把那個包浩斯給我搞清楚。他覺得包浩斯是一個人,姓包的一個人。沒有資訊,他說你是搞歷史的,你的工作就是把包浩斯給我搞清楚這什麼東西啊。所以我到廣州美院,他為了便於我的工作,82年我研究院剛畢業,就給我設立了一個廣州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研究室,我當主任,他掛名當主任、我當副主任,給我招收了一個研究生,他掛名招的,叫童慧明,我來帶,童慧明現在是廣州美院設計學院的院長。第二年就招了五個,現在都是擔任工業設計系主任,第三年又招了六個,現在是廣州美院的副院長,就幫學院帶研究生。
我當時講的首先就是王建柱的書,因為那個時候靳埭強和石漢瑞,他們從香港有一個團去訪問,就是幫中國大陸搞設計啓蒙,我們地方美術學院沒有中央美術學院那種出國名額,就是有出國名額,都在北京給了他們,我們這個地方沒有辦法。但是我們有一個好處:靠香港近,香港人說過來就過來了,坐個車就過來了。香港人就給我們帶書,帶書過來我們首先接觸了第一批原始資料。第二個廣州有一家外貿進出口公司,是國家的、做外貿的,他們有一幫人做設計,去進口外國書,這裡面就是你們恐怕都認識的王序、王粵飛,這幫人都在外貿進出口公司,他們有一個圖書館有很多書,就說 王 老師過來看書啊!我可以看到一些Paul Rand、Saul Bass,這些原籍他們都在那裡有啊,我學校沒錢啊,就到外貿公司去看,外貿公司那個圖書館就變成我們圖書館。後來跟香港理工學院搞熟了,理工學院請我去講學,這樣就打開了眼界。
大概就是這一個過程,其實走了兩條路,一條路就是中央美院、無錫輕院他們走的構成之路,當時三大構成變成一個主力。第二個就是我的這條路,我這條就是史論之路,就是把歷史的理論先理清楚再講改革。所以最早的設計史在國內就是大陸用的基本上都是我寫的,那個時候書並不好,但是我覺得不能等到很好很好再寫,我得快,要快快的讓大家知道是怎麼回事,所以我是用快刀斬亂麻的方式就把它寫出來了,其實裡面有很多毛病、錯誤我都不管,衝了再說。這個書一出了之後大家就清楚了大概知道,喔原來西方從威廉莫里斯到約翰拉斯金,到包浩斯到格羅比烏斯到密斯凡德洛,一直到美國走了什麼路,這大家都清楚了。我做完以後就覺得我的工作完了,我就不需要在那裡跟大家因為這個書都出來了,所以那時候我就出國了,到美國去了。因為我覺得自己眼界很有限制,我就是這些書上了解了,然後再跟英國人了解的,我說我得到美國去。很有幸一去就到了Art Center,就給我一個教師的職位,然後一教就教到今年,應該說去年吧,今年就教一個學期,所以這就是一個過程。
大陸在我走了之後他們真的進入一個井噴,就是石油的油井,我們說井噴期,突然間井噴了。這井噴期很可怕,因為中國大陸有一個管教育的副總理叫李嵐青,這個人到美國去訪問了一次,就看見美國那些超級大學,明尼蘇達大學二十萬人啊,他就很喜歡這個,就要在中國建造這個超級大學,他們叫搞艦隊。他大權在握是00年以後,他當了兩任副總理,管教育,00年中央美術學院遷新校址,你們有人去了吧?中央美術學院不是遷到花家地、望京那個新校址,那個我是整個參與的,因為幫他策劃設計學院。去的時候李嵐青接見我們,當時請了很多外國人,格拉斯哥美術學院的院長啊、新南威爾斯藝術學院的院長,請了很多,20多個外國人。我也算外國人啦,美國籍嘛!就一車把我們拖到中南海去,國務院裡面總理會見,我以為總理會,還有法蘭西皇家藝術學院院長在那裡,結果總理給我們上了兩個鐘頭課,就說我們要搞大美術學院、大藝術,我當時坐在那邊想說藝術不能大,這東西大了就泡沫化了。但是他不給我們講話你知道,他是領導啊,就給我們訓話。我就說那是好像很高榮譽規格,但是事實上一點用都沒有。
就是00年以後他就開始準備要搞大,真正中國全面擴招是2005年,2005是中國設計史上很重要的一個是擴招。擴招就是每個學校都可以開一些新的學科,全中國擴招學生的學費是有限制的,比方以江蘇省來說,一般大學所有的系,比方蘇州有師範學院,他們招一個收6000塊錢學費一年,但如果是藝術設計可以到一萬。在所有學生裡面藝術設計是錢最高的,現在江蘇浙江已經一萬四了,廣東是一萬、廣東是最低的。但是對任何一個學校來說,如果一個學校要擴大,最好的方法就是招藝術和設計,因為他可以賺錢。學校拿了這個錢就做房子嘛、買地嘛、擴大校舍嘛。所以每個學校都欠債累累,大家知道中國大陸現在都是公司化,每個學校跟國家貸款就做的很大。
中國大陸的校區是超乎常理,中國美術學院我覺得比台大還大,沒有道理一個藝術學院這麼大個校區。你去看看大連的魯迅美術學院的設計校區,大的就像台灣的工業加工區、像個代工區,就是一大片工廠。在裡面走兩個鐘頭走不到頭的,一個個廠房那樣。那是設計學院,8000學生,就這麼超大。因為他做這個房子要借錢啊,借錢怎麼辦呢?要還錢啊,還錢怎麼辦呢?國家的經費就這麼多,按人頭來給的話就這麼一點經費。大概就是比方說800個學生,國家按照學生人頭撥給的經費大概是一百萬人民幣左右,就是他的辦公費用,這很少錢啊。老師的工資另外國家給一份,那沒什麼錢。那怎麼辦呢?擴招。因為擴招可以收錢啊!
待續
紀錄/gtctcc
以上內容版權屬原講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