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篇
白金男教授:
設計會經過四個階段的革命加以發展,並在過程中催生設計理論,進而進化為科學。所謂設計的四個階段,四個階段的其一就是產業設計、視覺設計、工業、建築、時尚等。區分成各種領域的設計領域,是透過數位設計的手段整合為一體的,這種我們稱為第一階段的革命。其二,整合為一體的設計,會將人類具有的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及觸覺等五種感覺皆做為設計的對象並且進行擴張,我們稱之為第二階段的革命。我們把透過第二階段的革命變得更加精緻的設計理論,應用在政府、企業、家庭整個社會制度,或者是應用在生物界食物鏈整個自然現象的時候,會在嶄新的設計上發揮出很大的力量,這種我們就稱為第三階段革命。最後透過設計會達到是規定我們人生的制度,由我們經營人生的組織,還有連接我們所屬的社會與自然的脈絡,森羅萬象整合在一起的就是第四階段的革命。
設計革命是經過連接、擴張、應用跟整合的四個階段加以進行。當設計經過每一個階段的時候,設計領域會呈現出爆炸性的擴充,而當設計理論經過開發時,會透過教育培養出無數的設計師。各位如圖所示第一階段的革命,不僅是韓國包括台灣、所有的國家都一定有經歷這樣的過程,就是我們講的產業革命。第一個階段可以稱為設計產業形成的階段,接著會透過設計領域的擴張,還有開發理論進入第二階段。一直到這裡我們花費了非常長的時間,但是不同於過去,因為現在社會科技的發展,所以未來進入第三階段、乃至第四階段,我們可能要面對的是更快的發展。
我們剛才提到21世紀是設計的時代,設計並非它生成的目的,不單單只是為了設計,而是將在第二階段產生的設計理論與其它的領域、產業充分的結合,然後把它變成一種有價值的產品。它應該要去應用的地方,不僅是經濟、社會、價值乃至於文化、制度上面,我們必須懂得充分去應用它。各位應該也知道,設計是沒有國界的,沒有國界的設計就進入到第四階段,透過設計產業、設計環境、設計社會還有設計世界,透過整合的方式把設計發揮到最高境界。或許你不相信,但是當你出社會,開始要面對你的工作跟你的職場的時候,整個時代已經進入了第四個革命性的階段。
接下來我想用另一種方式跟大家溝通設計,現在所要提的一些偉大人物都是一些各位應該在課堂上、或者說平時藉由各種媒介都有聽過的,設計產業領域裡面非常著名的一些設計師。我們要講的是他們講過一些非常有名的,針對我們的設計非常有幫助的一些名言,跟各位做分享。這裡所要介紹的不僅建築師、產品設計、視覺設計、平面設計,很多在各設計領域都非常傑出的人士。因為初期以建築為設計的基礎,所以第一個要跟各位介紹的就是William Morris(威廉 莫里斯)。William Morris是代表19世紀的英國工藝家,也是個社會改革家,他以藝術民主化的思想,扮演設計運動的開創者。
再次跟各位說聲抱歉,大家可以看到畫面下方有國字,是簡體字,在韓國要找繁體字的譯者非常困難,這是委託本人所服務的成均館大學,從大陸來留學的留學生翻譯的,因為他只懂簡體字,所以沒有使用繁體字,請大家見諒。剛剛看到有些同學在打瞌睡,時間也差不多再給我25分鐘,我選了60位名人講過的話。就如剛剛承諾的,時間一到我會自動下台。問誕生的藝術中最重要的是什麼,我想我會回答是一個美麗的房子。如果再問我下一個是什麼,我想我會回答是一本美麗的書。對人類最重要的就是衣、食、住,對藝術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住。所以很多藝術家、很多設計家,他們在創作的時候,都是以住為他們的題材。
Wassily Kandinsky(康丁斯基)是最初抽象畫的一位俄羅斯畫家,1922~1933年在包浩斯任教。他的名言當中有一句:白色的空間是充滿可能性的沈默,也是擁有年輕的無。這句話相信各位也是非常了解,設計師想要表達白色的空間是具有無限可能的空間。如果空間是空的,我們不能認為它是空的,它所代表的是無限可能的年輕的空間,也是必須帶著責任感要去做參與跟開發的空間。
Frank Lloyd Wright(萊特)是在1940~1950年提倡有機主義的現代思想的設計師,也被認為是三大近代建築師之一。在這裡能是筆誤,應該是形態的態。機能會隨著形態,而且人是從自然中學會形態,形態又啓示機能,所以形態與機能是一體的。也就是說形態與機能是密不可分的關係。
Piet Mondrian(蒙德里安)是瑞典的抽象畫畫家,也是現代抽象畫的先驅者。在1917年的時候跟其他的畫家組成了De Stijil(風格派),掀起了設計運動。從藝術裡不存在生存的意義,它不只是代用品,因為藝術是從個人的思考中解放出來的,用造形表現出均衡的法則。
接下來我們談的是Eric Gill ,他是英國的雕刻家、版畫家、插畫家、文化評論者。它的作品因為受到中古時代跟埃及藝術的影響,所以他的作品多半呈現出與宗教相關的感覺。我敢說無論是多麼優秀的設計師,如果用很糟糕的字體印出美麗的印刷是不可能的。
接下來是Walter Grupius(格羅佩斯),他是一位德國的建築家,他所代表的是現代思想,也是包浩斯的創辦人、美國現代建築之父。他說技術不須要藝術,但是藝術是需要技術的。
接下來是Piet Zwart,他出生於瑞典。他是打破以往死板、保守的平面設計,用創新的方式開創平面設計的新一代感覺的一位設計師。新的印刷術需要具備透過最大的簡略性和最少的裝飾性,互相協力出合理性的內容。
再來是Le Corbusier(柯比意),世界近代三大建築師之一,出生於瑞士,活動範圍在法國。他不是單純功能主義的建築師,而是創造組合式建築物的設計師。我主張藝術多樣性的權力,我認定創造出與眾不同、意想不到藝術的義務。意思就是藝術是大家都可以做的,但假如做出來很平凡,就不能稱為藝術了。
El Lissitzky是代表俄羅斯的畫家,也是設計師。不能用語言和聲音傳達的意義,以視覺的形態形象化,提高傳達的可能性。
接下來是Norman Bel Geddes,他是舞台設計師,也是美國三大產品設計師之一。他是世界上首位開設產品設計辦公室的人。所有的產品設計必須具備經濟性、持久性、便利性,還要受到眾人喜愛。
Raymond Loewy是在巴黎出生,1916年去美國,是一個插畫家,也是首位在時代雜誌上出現的設計師。我們所追求的美是不可能勉強出現的,改良技能就會自然的出現,技能是美的泉源。
Laszlo Moholy-Nagy(納吉),他是在匈牙利出生,後來任教於包浩斯,他與Grupius一同成立了芝加哥的New Bauhaus。印刷工藝是一個傳達的手段,絕對要成為形態明瞭的有效傳達手段。
Ladislav Sutnar在斯洛伐克出生,主張現代設計思想。他說:單純的設計力量,是最快、最直接傳達情報的鑰匙。
剩下五分鐘?好,最後一個Alezey Brodovitch,是俄羅斯的芭蕾舞團的舞台設計總監。如果透過設計想要感動別人,要做的是先讓自己感到驚喜。大家謝謝!
(白教授準備了很多張ppt,但因時間的關係,只講到這裡,以下是他沒講到的其中一部份)
很抱歉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這場有四位講師,所以時間有限。白教授準備了這麼多資料都是很好的資料,白教授是這次四位講師中,來台灣最多次的,所以沒有講完下一次再講,我們熱烈掌聲謝謝他。接下來是墨西哥的教授,各位都知道全世界有很重要的設計比賽,就像台灣辦國際創意設計大賽,學生可以參與競賽。那專業組的在全世界有波蘭華沙海報雙年展、捷克布魯諾的平面設計雙年展、日本富山海報三年展,其中對我們距離好像很遙遠的就是墨西哥海報雙年展,已經舉辦了十屆、明年要第十一屆,靈魂人物就是今天來的教授,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他!
待續~
以上演講內容版權屬原作者所有
圖文紀錄/gtc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