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上而下:
俗稱水煮蛋的國家大劇院、蛋的裡面是開幕典禮、王府井大街就是以“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聞名

今天是2009 Icograda北京世界設計大會的開幕式跟主題演講
地點是在國家大劇院
設計者為法國建築師保羅‧安德魯(Paul Andreu)
共花費26.9億人民幣
約相當130億台幣
內有歌劇院、戲劇場、音樂廳
共5473個座位
外觀採用鈦金屬板飾面


我們住的飯店就在護城河畔


前往大劇院的半路
仔細看  牆是輸出的!


哇 期待已久的蛋
趕快擦一下口水
這是唯一一張沒有路人甲乙丙丁的全景
如果不是要趕著去開幕
把我丟在這裡我也可以拍上大半天


大會的指標


進入會場還得要安檢
比照機場的規格
連水都不能帶


照片上是看不出來
不過這真的很大
我的下巴都“哇”到快掉了

只能說建築的力量真的很大
如果城市中能有很多這樣的好空間
讓人們可以在其中工作、學習、居住、休閒
人民的氣質也會產生變化吧


然後就發生了邀請函事件
有這張的才能坐一樓
詳情我看就不在此多說了


我們這種小咖只有默默的爬到最高最遠那層
到上面樓層也是幾乎全滿了



首先是Icograda2007-2009的主席張東鍊先生(韓國弘益大學教授)開幕致詞

以下是他的致詞摘要:
歡迎來自全球的設計師
這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大會
50年來 第一次在中國北京召開世界設計大會
設計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創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元素
在北京市政府、文化部、教育部的支持之下
可以看到中國對設計的重視
大家藉此進行對話與合作
這次的大會議題是“信”
信是信息、信仰、信念、信任、信用、信心
設計包括設計師與企業界、教育文化以及政府間的合作是很重要的
今天 全球都在關注著中國
透過設計來進行社會的變革
感謝承辦單位給的支持
讓我們有這麼棒的世界設計大會

張東鍊主席結束歡迎致詞後
接下來是進行剪綵儀式


開幕當天主要就是由幾場主題演講(keynote presentation)組成的
這幾場演講算是為這次大會定調
大概是圍繞在“設計‧創新‧經濟”的主題上走
首先發表演講的龍永圖
是博鰲亞洲論壇的秘書長
也是中國在進入WTO的首席談判代表
講述的內容主要是設計在經濟中扮演的角色

以下是他的演講摘要:
經濟轉型的新動力就是創新
創新也正是設計的靈魂
設計是科學技術與藝術人文相結合
一、透過設計產業推動“中國製造”與“中國創造”的結合
自主設計和自有品牌
二、透過設計推動製造業與文化產業結合
三、透過設計推動中國的硬實力與軟實力的結合
來保持中國更大的優勢
感謝世界設計大會在中國舉行
使整個社會聚焦、關注設計產業




不好意思 位子真的太遠了
我只好拍螢幕
第二位演講者為David Kester
他是英國Design Council(英國設計委員會)的執行長
也是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理事會的一員

以下是他的演講摘要:
聯想的設計總監在幾年之前
是聯想唯一的設計師
現在已經有150名設計師
有一個醫療器材製造商生產了心臟搏動器
但卻賣不出去
客戶說因為看起來不像是這麼尖端的心臟設備
於是找了設計公司重新設計
讓它更有特色、甚至得到紅點設計獎
更重要的是讓產品行銷全球
很棒的設計將能為人們帶來福祉
150年前英國的政府就制定了設計相關的政策
讓我們培養了頂尖的設計師和機構
偉大的設計要在恰當的條件和土壤中才能生存
1.中國有雄心勃勃的企業界 是經濟的引擎
2.有啟發人心的教育家和設計領袖
3.有開明的政府支持
4.有很好的公民


我要跟大家分享社會設計
是醫療領域的一個案子
在英國的院內感染一年導致9000人死亡
如何透過設計改善醫療品質
一個簡單的想法就能使醫院在消毒與清潔上更方便
我們重新設計了醫院的座椅


通常設計是在中間階段
客戶發現問題請設計師參與提供想法、設計產品
多元化的開放性思維
但我們要做的是把設計放到最前端
整合思維、探索可行性 再進行研發
透過與技術人員、生產人員的合作
就能解決最大的難題


接下來的演講者是Patrick Whitney
他是美國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設計學院院長
專長的領域主要是如何讓設計創新更人性化、
如何讓設計與商業之間的關係更緊密、互動傳達設計......等
他的講題是:創意經濟中的策略與設計

以下是演講摘要:
我1984年來到中國
當時的中國人都相信明天會更好
幾十年間中國的確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世界經濟不是從工業經濟發展到信息經濟
而是發展成為“創意經濟”
可持續發展是全世界面臨的重要問題
中國和印度的中產階級不斷的擴大
創新從已開發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
這是發展的兩條軌道
一方面創造新的東西來贏得競爭
同時可持續性是讓我們放慢腳步、減少對資源的消耗
當我們思考創新型社會時
我們會考慮到:我們想要一個什麼社會?
面對這麼多的選擇
企業很難決定要採取什麼策略
一個手機大廠的執行長說
我們可以造出你想像的到的各種手機
但是我不知道究竟該造哪一種?

第一階段的驅動因素是規模經濟
福特等人為20世紀初奠定重要基石
電腦的革命推動了第二階段的變革
從文化與設計的角度來講
電腦時代之後 抽象與解釋變的非常重要
情感與說服力變的非常重要
這些決定了20世紀設計的生態模式


例如設計一個mp3
過去大多使用直接設計的模式
但現在應該從抽象的角度進行思考
思考如何讓人們更好的欣賞音樂
首先知道要“做什麼” 而不僅是“怎麼做”
在新澤西我們重新用熱汽球來代替公車
因為效能更高

利用抽象化的方式重新定義問題
找到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
不是循序漸進的改變
而是革命性的變革
20世紀初因為工業革命創造了消費市場
利用電話訪談等做了很多用戶和市場調查
因為當時在規模經濟下是生產者佔主導地位的市場
但現在做市場調查的重要性與有效性就沒那麼大了
因為現在狀況變的更複雜、變因太多了
所以從統計學的角度來講應該要去理解生活方式
在創意的經濟中設計將會是非常大的驅動力
也可以解決我們面臨太多選擇所造成的混亂現象



上午的活動到此結束
接下來是中午的用餐休息時間
下午的論壇是一點鐘開始


人總算散的差不多了
我坐在最上面一排的最左側門邊
不是為了蹺頭方便
而是因為其他地方差不多都被坐滿了
如果一樓是票價4000元的搖滾區
這邊應該是200塊吧




大夥兒在大廳留影


巧遇韓國的弘益大學教授安尚秀
於是他就請大家遮起半邊臉讓他拍照




下午有Icograda樊哲賢副主席出面果然不同
我們總算坐到一樓了


Icograda頒發教育獎給安尚秀


他簡短的發表了得獎感言
坐在一樓總算拍的到人了
我的鏡頭最遠不過是50mm
很難想像
這個獲此殊榮的人
剛剛就在我們身旁 距離一步吧


中央美院的院長潘公凱先生則獲得Icograda榮譽獎


接著是他的演講

以下是演講摘要:
中國的發展與現代設計的全盛期擦肩而過
包浩司學校提出新的設計理念時
中國處於極度的貧困和落後之中
二次戰後本來可以投入經濟建設
但因中國的解放戰爭(註:即國共內戰)
無法進行經濟建設
50~70年代是計畫經濟
80年代才開始進行市場經濟的改革
90年代中期 中國的高等院校大規模擴展
美術學院開始開設現代設計專業
90年代中期英國提出創意經濟
中國才剛引進現代設計、包浩司的理念
90年代初 留學生開始回國
90年代末 設計專業在高校才擴展開
這種發展不是政府的計畫 而是市場需求的自發發展
這十幾年中國的高校培養了100萬的設計人
在中國2000所高校中 有1000所開設了設計專業
中國政府正在推動產業轉型
希望將產業從低端的製造業
轉變為高端的 創意設計主導的產業模式
中國不能只做製造 而是要強調原創設計和品牌推廣






下午的串場人
是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的教授──王受之
相信唸設計的人大概都K過他的書
如藝術家出版社的《世界現代設計》、《世界現代平面設計》等等
是考設計研究所的必讀書目


接下來這位Sol Sender
是為美國總統歐巴馬設計競選形象識別的設計師


以下是演講摘要:
設計師不僅要創造價值與利益
也要使設計更美好起來
各地的支持者利用這個標誌展開各自的活動
這是一個非官方網站 教導大家如何雕刻歐巴馬南瓜
2006年我們接到一個電話
當時是芝加哥的議員
我們沒有想到過他會贏得選舉
我們希望跟1984年尼克森的選舉活動進行一些相映的對比
設計一個標誌 不只是幾何
我希望要傳達一個原汁原味的故事
表達希望、可能性、新的一天的到來
我們做了一些模擬
體現這次選舉的獨特性
為了避免美國右翼的攻擊
設計了美國國旗的元素和意念在裡面
07年9月我們思考要不要做改版
後來做了不同子人群的改版
包括為了共和黨設計的共和黨改版






接下來的Jan Van Toorn
是一個影響深遠的荷蘭設計師


以下是演講摘要:
設計師大多很會批評
但現在設計要更重視社會責任
我的講題是對設計的熱情
很多設計者滿足於自己設計的美感
不要喪失與社會現實之間的聯繫
應該張開雙眼、開放頭腦
這是香巴的作品
基督教巴別塔的故事
是上帝懲罰人類的故事
我們只使用博大精深中很少的辭彙
我們面對的不只是一個巴別塔
還會見到巴別塔的倒塌

要用更大的勇氣和想像力
創建一個更獨立自主的空間
利用各種語言與非語言的方式進行表達
舉庫哈斯的一個建築為例
怎樣使一個公共建築看起來幸福
超越傳統博物館的理念
另一個例子是2004年的音樂廳
以鞋盒子為中心的音樂廳
擺脫過去的束縛
創造具有新意義的空間


我一直保持獨立的風格
一直在進行新的試驗
也希望我的學生以全新的風格來設計
要培養自己的園地 能夠生存
並且與周邊的環境協調起來
做的過程中要好好執行你的想法
怎樣使視覺語言奏效?
設計不只是裝飾
而是可以溝通的語言
要進行不斷的練習
由於新的媒體的出現 也給我們一些新的機會去實踐
但我們還沒有充分利用到這種自由度
我呼籲採取現實主義的精神
熱情的投入工作之中




杉浦康平大概不用多介紹了
一樣是開幕演講者介紹
別人是“設計師”
他的是“設計大師”
幾本著作都很經典
雄獅美術出過《造型的誕生》、《亞洲的圖像世界》、《疾風迅雷:雜誌設計的半個世紀》
從書中可以看出他對亞洲各文化的深入了解
已經超越設計家、到了人類學家的境界


以下是簡單的演講摘要:
同時存在左和右的字就是“尋”
信既是一個字 也是兩個字的複合體
在中國字可以看到二為一、多為一
亞洲圖像中將“二即一”圖像化的部份
包括印度的濕婆神、中國的太極圖形、一團和氣、抓髻娃娃、日本的巴紋




接下去是一些頒獎
不過大家在此待了一天已經沒啥興趣
外面的世界更吸引我們
所以聽完今天所有主題演講後就先走了

水煮蛋的一樓剛好有展覽
可以順便看一下



展場一景


這是“中國最美麗的書”得獎作品之ㄧ
是北京服裝學院的學生作品


本來想要去天壇
不過看看時間應該來不及了
所以改去前門大街
原來水煮蛋就在天安門廣場邊


天安門也是我很想去看看的地方
畢竟算是北京的地標
而且又曾經在1989年發生“六四天安門事件”
我當時雖然才國小二年級
不過印象超深刻的
居然已經過了20年啦??
現在的小朋友一定不知道“六四”是啥咪碗糕吧!
可以去google一下
但願對岸能成為真正自由民主的樂土


毛澤東像前的武警
天安門建於1417年
據說天安門廣場可容納百萬人
是全世界最大的廣場


不知道是要換班還是降旗
我們沒有停留太久
我自己為了拍照被人群掩埋
原來大家早就走遠了
好險阿Jue有回來撿我
不然不知道要流浪去哪裡


這個應該是國家博物館吧
很大
不過建築本身......
沒空進去看
不然裡面的藏品應該也蠻可觀的


廣場旁的武警站的超挺的
上半身的重心整個是往前移的
後面是京奉鐵路的車站舊址
現在已經改為北京鐵路博物館


前門大街
“前門”就是正陽門的俗稱
因為就在天安門廣場外
等於是紫禁城外最近的商圈
曾被稱為是“天街”
從2004年開始大修
2008/8/7初步完工 因奧運對外開放
重現前門大街明末清初的建築風格
2009/9/28正式全面開市
那我們還真是賺到了
才開市一個月耶~


這個“鐺鐺車”是舊時真的有的
我本來以為只是裝飾
沒想到真的會走耶
害我還神經大條的散步在軌道上
奇怪怎麼會一直被按喇叭
原來是鐺鐺車來了~


除了許多老字號
也加入了許多國際的時髦品牌




遠方就是正陽門的箭樓
正陽門原稱“麗正門”
臺北城的南門也叫麗正門
不知道是不是有關?


在日本很受歡迎的UNIQLO
台灣還沒有開店
據說是很便宜的基本款
興沖沖的跑進去看
除了在特價促銷的以外好像沒有特別便宜
應該是相對於日本的物價來說便宜吧?
就像在日本無印良品算是便宜貨
到了台灣也算是中價位以上的消費


櫥窗佈置很活潑




正陽橋牌坊
原址於1955年拆除
這是2007年重建的


北京地鐵的單程票
很便宜
到哪裡都是2元人民幣
真不錯~
北京地鐵第一期工程在1969/10/1完工
難怪有些線看起來這麼的古早味


晚餐是到全聚德吃烤鴨
賣鴨可以賣到這麼大一棟還真是厲害
而且還有好多分店呢


那餐不知道是不是餓昏了
沒有拍什麼照片
雖然不便宜
不過真的超好吃的
有來一定要試一試
不過據說快要來台灣開分店了
哇 想到我口水快流下來了


師傅會到桌邊片鴨給大家看
不過大家只顧吃都來不及了
誰要看廚師啊?


毛主席還題了字:
“全聚德要永遠保存下去”


吃飽喝足了
我們去逛王府井大街
這招牌不知為什麼
我一看就想笑




讓讓~貴夫人來囉


跟台灣的夜市很像啦~


一整排攤販很長
可是賣的東西好像都差不多
大概就是五種在輪流吧


看了會不會很想買一支來試試啊?


我們吃的差不多只剩湯吧
然後丟到垃圾桶的殘餘
旁邊的人(右一)居然馬上挖出來吃!!
真是 不 敢 置 信 !
仔細看
原來真的有一些遊民打扮的人在附近等
諷刺的是
旁邊的商業區如此繁華
而貧富的差距也是天壤之別


豪華的百貨公司光鮮亮麗

其實還有一些照片耶 不過居然有篇幅限制
我以為有付費了應該要可以沒啥限制才對
真是......那今天就到此為止吧~


待續


以上演講圖文內容版權屬原作者所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tctcc 的頭像
    gtctcc

    我的戰鬥人生

    gtct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