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恭賀新禧、牛年轉好運~
今天是大年初五
應該要開工了
為各位獻上亞洲設計聯盟的第三位強棒──北京中央美院 設計學院 王 敏院長
在牛年的第一天
收到來自瑞士Rene Wanner先生的e-mail
我趕緊用我的破英文回信
結果他說我英文很好?
真是個善良又慈祥的老爺爺
(其實我偷偷查了很多次線上字典)
讓人感受到網路無遠弗屆的奇妙威力
他的網站Rene Wanner's Poster Page
在我網誌右下角就有連結
內容真的很豐富
可以開眼界、長知識
請大家一定要多去看看
撇開意識形態不談
每次聽完大陸的蓬勃發展就覺得興奮
來自北京 溫文儒雅的王敏院長
讓生長在台灣的我們知道
原來“看的見藍天”也是一件值得珍惜的事
他要介紹2009北京icograda世界設計大會
以及中國新生代設計師
相當精采喔~
以下是演講內容:
王敏:
從前在大陸是與世隔絕的,根本就沒有什麼設計。我記得我讀大學的時候,是文革以後
的第一屆。當時全中國大陸不會超過10家學校有設計的專業,我很榮幸進了中國美院,
就是浙江美院,再早一點叫國立藝專,28年成立的。當時我們設計專業只有招收14個人,
就71年那一屆。全國加起來我估計不會超過100個。這30年中國大陸設計學科的發展已
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現在最少有1200所大學水準的設計學校,這是有統計數字的。這
是設計教育方面,設計產業方面,也取得了飛躍性的發展。所以我們很想有一個機會讓
中國的設計師,跟全世界的設計師有一個更好的交流機會。另外也想藉這機會把設計的
管理有更大的提升,把促進設計的協會也有更大的推動。可能在座的比較不清楚,大陸
在設計協會上面的工作還是做的特別的差,到現在為止平面設計沒有一個全國性的協會。
其他的協會有幾個,但也還是缺乏像剛才日本、韓國的設計活動這麼活躍、這麼有實效。
09年大會讓中國設計師協會有更大的長進,下面我們先介紹大會的一些內容。
剛剛講的是對大陸設計師來講我們想做的事情,那對全世界的設計師來說,我覺得到北
京還是一個挺好的選擇,到北京去開這樣的一個會。北京十月底是最好的一段時間,空
氣好、會見到藍天,能讓大家領略到北京美的地方。北京有好多的古蹟、有好多民俗的
東西,我們想通過大會的期間跟全世界設計師做介紹。這是藍天的樣子,秋天應該可以
看的到。北京這些年也有很大的商業上面的發展,也有很多新的現代化的設施跟建築。
像大家都熟悉的水立方、鳥巢,中央電視台,庫哈斯的建築。這些年有很多實驗性的建
築在北京落成,通過大會我們也會組織大家有一個建築的旅遊計畫。大會的開幕式和第
一天的活動就會在大劇院裡面,我們已經跟北京的大劇院都談好了。他們會跟我們共同
搭起一個班子來,把這天的活動辦的讓所有的人都留下一個美好的記憶。我們會把裡面
所有的設施都利用起來,大劇院裡有一個歌劇院,可以裝2450人,所以我們的主要儀式
會在歌劇院。另外還有兩個1000人左右的一個音樂廳、一個劇院,所以音樂廳和劇院裡
面我們會舉辦相關的活動。另外裡面也有一個實驗劇場,更小一點,400多人。所以一天
裡面會有一些重要的演講、會有開幕式、相關的活動、發獎儀式,然後晚上三個劇場同
時做三台不同的演出,全部都裝滿可能會有5000人左右。入會的會員可能會在歌劇院裡
面,其他的學生、北京的設計師可能沒有時間參加所有的會議,但是那天晚上可以都來
參加我們的盛會。在大劇院裡面另外我們還會做一個主題展覽,大劇院裡有一個1500平
方米的展覽空間,可以作為大會用的。另外有一些公共場所,可以做一些其他大陸相關
的陳列。這是音樂廳。
大會期間我們也會組織讓參會的代表,到798去做一些活動。798的藝術區最近又增加了
很多新的內容、增加了很多新的設施,我想這會是特別吸引人的一個地方。大會的主題,
我現在放的文件是在都靈放給ICOGRADA會長看的介紹,最近我們對大會的主題做了一些
更準確的描述。我把大會的主題就是“信” ,中文的解釋給大家唸一下:漢語以人言為
信,代表溝通,也寓義真誠。是一種古老的信息傳達方式。以信為主題,象徵信息的溝
通與信念的傳遞,以謀求透明與互信的對話及跨界的全球合作。以信為主題,為創造公
正、和諧的今日世界。2009北京ICOGRADA世界設計大會將圍繞以下4個專題進行全球對
話:第一、Access獲益,為更多人的設計;第二、Balance和諧,和諧與可持續發展
(gtctcc註:大概是指永續發展);第三、Communicate交流,信息的承載、傳達,以及
跨文化交流;第四、Define定義,定義設計與未來。聯合國大會於1972年形成決議,確
定10月24號為聯合國日,同時也是國際信息日。10月24號就是我們大會開會的那一天,
所以10月24號這天既是ICOGRADA大會開幕式首日,同時也是國際信息日。信息與設計同
樣為合作發展而盾援公眾,為謀求和諧而傳播價值。北京2009年10月24日至30日,全球
設計師的風雲際會,讓全世界聽到我們的聲音。這是我們對大會主題的描述。最近我們把
大會的形象又重新做了一下,沒有標誌,但是會有5個不同的信封,這是目前通用的5種不
同型態的信封。把信封當做形象,然後用這5種不同的信封可以組成不同的文字。組成中文
字的“信”,也組成不同字母在大會進行間用,所有的東西都是用不同信封做。這就是剛
才說的大會主題英文的材料。
在這幾天的大會裡面我們會採用主會場、分會場交錯的形式,每天會有不同的會場根據4個
不同的主題,來組織不同的演講。主題演講人我們已經有了幾個目標,正在邀請過程中,
我在這裡可以跟大家透露一下,我們已經在跟美國前副總統格爾,跟他在溝通,希望他做一
場有關環保、有關可持續性的發展的演講。因為可持續性的發展跟環保同樣是設計師當下所
關注的。由此也可以連出其他的主題,就是設計師的社會職責。我們正在跟蘋果電腦負責設
計的Jonathan Ive溝通,希望他能做一場演講。同時我們正在聯繫一家為美國下任總統歐
巴馬做PR、競選形象的芝加哥公司的主辦人Paul Sanders,請他來做一場演講。我們會有
一些非設計師的演講人,當然也會請一些著名的國際設計師來演講。大陸的藝術家我們準備
請徐冰,現在中央美院副院長,請他做一場演講。總之在演講人的名單會有大家熟悉的名字,
也會有很多大家不熟悉的、非設計師的,或者是新生代設計師的代表。大會的會場除了大劇
院之外,我們曾經簽了協議用奧運的一個場館,這場館將來叫國家會議中心,可是他們的裝
修時間可能到時候還沒完成,所以我們現在正在尋找另外的可能性。當然一方面我們也想勸
他們看能不能按時來完成,協議我們很早就簽過了。
大會期間會有兩天的教育會,這兩天的教育會是肯定會在中央美院舉辦。因為現在中央美院
一個是我們新的美術館剛落成,這是日本設計師磯崎新設計的。裡面有演講聽也有展覽裝置,
另外我們也會用中央美院一些大的演講設施。旅館請大家放心,到明年的秋天會有足夠多的,
大家中意的旅館可供選擇。大家可能知道因為奧運會的原因,北京建了大批的新的,所以現
在旅館的價錢特別低。前不久他們說Westin的價錢低到350塊錢,很漂亮,奧運期間布什和
小布什都住在裡面。所以大會期間會有很多旅館供大家選擇,我們馬上就開始跟旅館進行簽
約,跟簽約飯店談更好的價錢,供大家選擇。會有5星級的也會有3星級的,還有學校也有一
些設備,可供學生來選擇。這是北京院落式的旅館。大會期間可以組織大家去參觀很多地方,
我們現在正在設計活動,有一些肯定會受很多設計師喜歡的活動。
為了使大會變成一個不僅僅是北京市的設計師,也是其他不同地方設計師共同參與的活動,我
們正在進行一個工作坊計畫。就是在很多不同的院校:上海的、深圳的、瀋陽的、西安的,很
多不同地方的學校開辦工作坊。對國外的學生開放,主持的老師,希望不同國家的設計師,你
來參加ICOGRADA的會,同時可以簽約來參加工作坊。給大家一個選擇,到中國不同的地方去
看一下。一方面增加一些互動,同時也給來參加會議的設計師減輕一些費用。這樣在大陸旅遊
期間的費用,就可以由當地學校來支付。我們準備要做幾十個不同的工作坊,現在各地的學校
計劃都已經有了,所以我們很快會把計畫放到網上去。在上海在桂林都會有這樣的活動,具體
的計畫再過點時間大家可以到網上去看,現在網站已經開通了就是icogradabeijing2009.org,
(gtctcc註:應該是http://www.beijing2009.org/index.htm)一會兒看看,我自己都背不下來。
現在中文網站是設在搜狐,他們是官方網站贊助商。
(gtctcc註:http://icograda2009.blog.sohu.com/entry/
模糊的前景是正專心聆聽的福田繁雄先生
目前我們設計了一批大會相關的展覽,有主題展、設計資源展、華文字體設計及應用展、大陸設
計與文獻展,就是對前面幾十年的回顧。同時我們也想做一個設計新秀展,我一會兒給大家看幾
幅大陸設計新秀的作品。我們也希望會有台灣的、香港的,其他華語地區設計師,這樣我們可以
做世界華人設計師新秀提名展。最後還是希望將大會開成一個party,是一個朋友聚在一塊兒歡
慶的一個活動,既推進設計界的發展,同時老朋友湊在一起。所以我今天特別認同林教授說的,
大家在一起事實上是朋友,通過這種朋友的交流,我們把設計向前推進;通過這種朋友的交流,
從設計裡面得到樂趣。大會的情況我就說這些。
剛剛說了很希望在大會期間有一個設計新秀的展,包括不同地區的。在這裡我給大家看一下幾個
設計師的作品,這是前幾天我匆匆忙忙收集了一下。第一組三個人現在都在中央美院任教,何軍
是全職,另外兩個參與一些學校的活動,但更多時候還是做自己的設計。下面來看他們的作品,
這是書籍設計展的形象。我覺得他們三人代表了大陸年輕人,一類設計師的形象,更多的關注文
化問題、非商業性、更多具實驗性、探索性的因素。所有這裡介紹的都是20幾歲或30歲剛出頭。
這三個人有一種比較少有的幾乎是藝術家的特質,不妥協、不屈服,完全按照自己的路來走。何
軍今年在芝加哥的ACI大會上被徵選為ACI會員,今年全世界就四個會員,他應該是最年輕的。很
多都是幫藝術家做的,經費極其少,所以他們用最便宜的紙、最簡單的手法。
江建這三個人是另一類型,江建是從澳大利亞留學回來的,之前做過很多商業的包括幫nike做包
裝策劃。蔣華現在還在美院讀博士,是我的博士生,已有多年的經驗。 今年我們做了一個特別大
的荷蘭設計交流項目,我工作室11個學生,每個人對11個荷蘭設計師做了研究,然後把他的作品
拿到中國來做四場展覽,在很多地方:在北京、成都、香港、上海,規模特別大。這是寧波海報
雙年展的形象。蔣華跟潘慶兩個人創造了寧波海報雙年展。這是美院07年畢業作品展的形象,把
整個設計教學樓當成一個展覽空間,這是在進門的牆上和地上。我們的學生花了一個晚上幾乎沒
睡覺,在地上抹這個紙。這是剛才說的當代荷蘭展,在北京開幕式的時候,荷蘭的文化部長、他
們的大使、阿姆斯特丹的市長都來了。張丹是中央美院攝影專業畢業的,有幾年了。畢業後跟另
一個現在是大陸商業攝影裡面收費最高的兩個人。左邊這是下一期青年視覺的封面,我走的時候
還沒出來。這是另一個攝影專業畢業的學生,兩個現在都是很有影響的。還有其他設計師,很快
看過,時間快要來不及了。這裡主要是想介紹幾個設計活動,特別是大聲展,是新生代設計師的
展覽,已經做了幾屆了。謝謝!
圖文紀錄:gtctcc
演講內容版權屬於原講者
●延伸閱讀:
2006/11/20舉辦的2009北京ICOGRADA世界設計大會籌委會專題報導
http://zt.chinavisual.com/design/30190/index.shtml
●關鍵字搜尋:Jonathan Ive
(轉錄自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fineprint.php?id=33862)
誰是蘋果未來接班人?工業設計教父呼聲高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1079 期
作者:尹鳴
誰的作品能讓英國女王埋單?誰的名氣能比下貝克漢?他,是iPod的造物者,也是美國最具影
響的英國人。
誰是強納森.義夫(Jonathan Ive)?陌生的名字,設計界的教父,iPod的造物者,蘋果
(Apple)的工業設計資深副總裁。
沒有錯,因為他,iPod才得以成為人類科技史上最暢銷的電子產品,而不是史提夫.賈伯斯
(Steve Jobs)。沒有他,賈伯斯理想中能夠蠱惑人心的產品,將永遠只是空談;「真正賦予
iPod生命,讓iPod變成真實的人,是義夫。」英國《電訊報》(Telegraph)如是說。
義夫的作品,被公認為全世界最棒的工業設計之一;他獲獎無數,包括美國工業設計協會
(Industrial Designers Society of America)傑出工業設計獎二○○二及二○○三年設計
博物館(Design Museum)年度設計師大獎、二○○七年以iPhone獲得美國國家設計獎;二○○
六年獲英國女王授予最高級司令爵士勳章(CBE),伊莉莎白二世告訴他,連她,都買了一台
iPod。
英國《電訊報》今年元月將他評選為美國最具影響力的英國人,貝克漢排在他後面;《麥金塔
世界》(Macworld)雜誌最近一次的民調中,將義夫在一九九二年加入蘋果,列為蘋果電腦
史上第六重要的事件。
老派、低調又儉樸 一心一意追求完美
聲譽如此卓著,義夫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翻開義夫的檔案,他出道以來,專訪到他的媒體,
只有《GQ》雜誌和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
他正統,畢業於倫敦紐卡斯爾藝術學校(Newcastle Polytechnic)設計系,除了設計,他
沒做過別的工作;他老派,太太是青梅竹馬的歷史學家,交往三十年,育有一對雙胞胎;閒暇
時,他編電子音樂、陪老婆種菜;他低調,儘管擁有盛名和鉅額財富,身上穿的永遠是T恤、
牛仔褲;據他在英國工作時的雇主格林爾說,他住在「沒有一絲炫耀與浮誇」的房子裡,他沒
有度假別墅,不出席矽谷的社交場合,也很少參加業內盛事或頒獎典禮。 現年四十一歲的義
夫,出生於倫敦的一個中產家庭,從小就耽溺於造物的神秘。「小時候,任何東西到了我手裡,
都會被我拆解,後來演變成對這些東西是用什麼方式、什麼材料做出來的而感興趣。」一九八
五年,義夫被紐卡斯爾藝術學校設計系錄取,他的天賦很快就顯現出來。
在設計顧問公司Roberts Weaver 實習期間,他設計了一支在筆頂端有圓球和夾子的筆,那
圓球和夾子除了消遣別無他用。但「這種筆立刻成為很多人的最愛,因為你會一直想玩它」。
當時是Roberts Weaver的員工格林爾回憶:「我們稱之為強尼式玩意兒,非生活所必需,卻
能讓人釋放潛在情感的東西。」格林爾造訪過義夫的家,驚訝的發現,屋子裡掛滿了他設計的
模型,其中,包括一個非常漂亮的助聽器,「果不出所料,他用的是白色塑膠。」格林爾說:
「這傢伙,一心一意追求完美。」格林爾後來自立門戶,成了義夫的雇主。
從麥金塔第一次接觸 注定和蘋果一生一世關係
畢業時,義夫已經是英國設計圈的傳奇,他獲得皇家藝術學會(Royal Society of Arts)
的學生設計大獎,不是一次,而是兩次。第一次的獲獎作品是一台自動提款機,這次獲獎,使
他贏得飛往美國實習的機票。
義夫決定到設計公司如雨後春筍般興起的矽谷。到了他實習的Lunar設計公司,這年輕小夥子
讓人大吃一驚;「我嚇呆了,不是保麗龍模型,而是擁有獨立、完整內部元件的真正模型。」
看到義夫拿出自己設計的優美問號形狀電話機,他的主管布朗納回憶當時的感覺:「那不僅是
設計上富有感情的產品,而且是量產的工程設計、生產材質、生產流程,都已經考慮完備的產
品。」
畢業後在英國工作,義夫卻抑鬱不得志,他只想專注於設計本身,對於必須把大部分時間用於
向業主推銷而感到很痛苦。一九九二年,他決定到美國發展。 那時布朗納已經是蘋果設計團
隊的主管,他邀請義夫到蘋果。當時的蘋果風雨飄搖,華爾街一片看衰之聲,但「出於一種(
對布朗納)不計後果的信任,」義夫說,他決定加入蘋果。
他和蘋果的關係,卻非此時才開始。在英國念設計時,「我的素描爛透了,老是無法透過畫筆
表達我的概念,」直到設計者的利器--蘋果的麥金塔(Mac)出現。
「讓我從認為自己很爛,到變成別人認為我很棒。」他當時還不知道,他和蘋果電腦的關係,
注定一生一世。
二十九歲接設計主管 卻差點被賈伯斯炒魷魚
義夫從一開始加入蘋果,就贏得了屬於他的榮譽。他設計了第一個能運行蘋果的牛頓軟體的
PDA;但這時候的蘋果,處境更糟了。
一九九六年,布朗納離開了,才二十九歲的義夫接任設計主管,為了壓低成本,蘋果不再像蘋
果,義夫受命設計跟競爭者一樣無趣的產品。翌年,蘋果找回被驅逐的賈伯斯,義夫卻差點被
炒魷魚。
賈伯斯回蘋果之後,將蘋果六十多項產品砍到剩下四項,並到處向同業、汽車業甚至建築業拜
求明星設計師;義夫在這一團混亂中,差點跟很多人一樣,被掃地出門。
所幸,當時的蘋果被大家認為是一顆沒救的爛蘋果,賈伯斯沒在外頭找到和他一拍即合的明星;
當他重新翻出義夫的人事資料,才發現他要找的人,其實就近在眼前。
個性互補、臭味相投的這兩個人,在接下來的十年,聯手引爆蘋果最偉大的產品。義夫為賈伯
斯設計出的第一個作品iMac,完全符合賈伯斯下達的指令:「酷炫有趣、魅惑人心。」
iMac的外觀、材料和生產流程全都創新,為了弄明白如何使塑膠外殼看上去蠱惑人心,而不是
便宜貨,義夫還帶著設計師跑到干貝熊軟糖工廠觀摩、研究膠質軟糖。 到最後,設計出來的
iMac沒有直角,像外星人頭顱般被包裹在藍色、半透明的外殼裡,感覺「就像酷暑裡跳進冰涼
啤酒海中,」舊金山設計公司NewDealDesign創辦人艾米特(Gadi Amit)說。iMac第一年
就賣掉了兩百萬台,蘋果因此起死回生。
賈伯斯與義夫,個性南轅北轍:賈伯斯脾氣暴躁,義夫安靜有禮,但兩人站在一起,卻活像孿
生兄弟,工作上也無比契合。
與賈伯斯既對比又契合 造就蘋果十年輝煌
賈伯斯給方向、提供靈感,義夫將蘋果獨特的創造力,和造就美麗事物所必需的具體細節融合
在一起;「蘋果創新的成功關鍵,正是這兩個人的契合。」出版專業設計雜誌的Chee公司總裁
波曼(Chee Pearlman)說:「我認為,義夫不僅僅懂得如何完成,甚至還能超越賈伯斯的設
想,而且是一次又一次的做到。」
從水果軟糖中顛覆家用電腦概念的iMac,到iPod、iPhone,蘋果這十年的發展,套句波曼的
話,其實就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史提夫與強尼秀」(Steve & Jony Show)。
對於義夫的未來,《麥金塔世界》雜誌的一段話也許最為貼切:「當賈伯斯隱退,不再擔任蘋
果CEO(執行長)時,義夫將是這位子最適當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