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貿一館展出的是
《創意聚落──台灣當代設計師聯展》
《國際設計學生創作展》
《新世代交叉設計營》
台灣設計師聯展《聚落》
由台灣創意中心、TDA台灣設計聯盟主辦
打開聯合有限公司承辦
劉國滄、胡佑宗策展
選出台灣具代表性的100位設計師
包括:
產品設計類33位、平面設計類30位、空間設計類18位、時尚設計類14位、多媒體設計類6位
或許是配合大展主視覺中的竹葉
展場以竹子搭出非對稱、不規則的架構
呈現出聚落自然發展的樣貌
沒有強制統一的主題
邀請設計師們自行提出作品參展
不同類別、背景的設計師
在這裡各自發揮
卻顯得無比和諧
展出分為六區塊:
城市巷、文化巷、人性巷
秀材巷、生活巷、生態巷
前:天晴設計 易瑋勝設計總監《鐵窗椅》
以臺灣住居常見的鐵窗為發想
並將製程納入設計思考
落實到一般鐵窗工廠皆能製作
後:天晴設計 李尉郎創意總監《再生》
將老木屋的舊木料重新設計成現代家具
並保留原有的榫接構造
成為舊工法的痕跡
八方新器 王俠軍創辦人《物我交鋒,氣的美學》
透過線條、比例呈現氣韻、氣質
王俠軍《物我交鋒,氣的美學》
王俠軍《物我交鋒,氣的美學》
將中國庭園中的石元素應用於書架的設計
亞設王 劉崇智設計執行長《蕉峰》
從大展主題「交鋒」的諧音出發
以台灣代表性的水果參展
兩個八月 盧袗雲創意總監《好心球人2號》
環境汙染、拯救地球的好心球人

這個不知為何沒有貼作品介紹卡
大概是人太多被擠掉了之類的
電視中播放的是88風災的影片
約翰古設計 古又文藝術總監《秋冬系列》
古又文這次發表了以導演身分與法國編曲家、舞蹈家合作的影片
古又文《秋冬系列》
特一國際設計有限公司 吳珮涵執行長《光輝的城市》
水鳳凰設計 王美玲創意總監《日冕微風項鍊》
這項鍊不是單純的飾品
而是具備由太陽能板供電
可幫助散熱的微型風扇
真是太驚人了!
倬新有限公司 林曉同總經理《曉》
耀眼奪目的飾品設計
牛耳時裝 洪麗芬負責人/設計師《辦桌-湘雲紗系列》
以設計師自己的形象製作的公仔
記號服飾開發 黃淑琦設計總監《串‧時尚》
銘傳大學 柯鴻圖副教授《親愛的自然》
柯鴻圖為台灣師範大學美研所藝術指導碩士班校友
尊重多元的存在
柯鴻圖《親愛的自然》
珍惜生物多樣性
台灣藝術大學 許杏蓉教授《盒中的藍天》
以大自然為包裝設計的靈感
許杏蓉《盒中的藍天》
彭喜埶設計 彭喜埶總監《扭蛋》
為表達對巨蛋工程的質疑
擺了數台扭蛋機
投入台幣50元可以扭一次
現場擠滿民眾
許多年輕人爭相搶「扭」
彭喜埶《扭蛋》
充飽氣的樣子
延續趣遊碗的概念
底部畫的是巨蛋的鳥瞰圖
投幣、扭轉、拆封、吹氣
一連串的儀式是彭喜埶的精心設計
不禁讓人思考
甚麼樣的巨蛋才能增進人民最大的福祉?
蕭青陽工作室 蕭青陽負責人《台灣黑熊》
檳榔樹、鴿子與黑熊
典型的台灣風景
查爾特設計 邱顯能創意總監《拯救危“饑”》
藉設計呼籲人們停止浪費食物
幫助地球另一端受飢餓的人
自由落體 陳俊良總經理《沃土》
「書是智慧的沃土」
陳俊良為台灣師範大學美研所設計組碩士班校友
森林生活美學設計提案
10位設計師X10位屏科大木材料學與設計系學生
麥傑廣告 陳進東創意總監《習尚》
工藝:賴俊鈞
將木屑轉化為最潮的裝飾
德來設計 張文信美學總監《惜林》
工藝:賴建文
歐普廣告 王炳南創意總監《惜顏》
王炳南目前就讀於台灣師範大學美研所藝術指導碩士班
工藝:謝昀霖、洪忠武
「設計是生活,生活即創作」
將著名的魯賓之杯(The Rubin Goblet)應用到家居設計中
完形心理學中的圖地反轉、多義圖形
使得生活更多了點樂趣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視覺設計系 施令紅教授《惜原》
工藝:謝鼎展
將台灣14族原住民服飾圖騰
印製表現於樸實木紋
呈現多元文化萬花筒般繽紛樣貌
前:章琦玫《惜燈》
工藝:黃俊傑
以大自然產生的物件作為燈具設計
材料取得容易、經濟
即使將來廢棄後也不致造成環境負擔
後: 澄禧廣告 李長沛創意總監《惜墨-天空寫手》
李長沛為台灣師範大學美研所藝術指導碩士班校友
以樹枝造型表現漢字之美
文化大學 楊勝雄助理教授《惜子》
楊勝雄目前就讀於台灣師範大學美研所藝術指導博士班
工藝:阮培淳
以圓球與圓柱可組成不同動物造型
供兒童益智遊戲使用
BBDO黃禾 何清輝營運董事《秀材‧惜物》
何清輝為台灣師範大學美研所教授
工藝:陳垣璋
使用裝潢廢棄的剩料
作為設計素材
賦予其新的生命
浩漢產品設計 陳文龍董事長《悟空ll》
渥得國際 李銘鈺設計師《跨領域的思考》
食品包裝設計
吳協衡設計 吳協衡設計總監《吉光片羽》
咕穀生活創意 駱毓芬總監《汝玉板凳》
莊卉家國際創意工作室 莊卉家創意總監《一個香水的故事》
西屹設計 王士俊創意總監《稻禾》
紅方設計 樊哲賢負責人《生肖平安燈》
敦阜形象 陳啟章創意總監《承載》
桔思創意 李銓容總經理《食來運轉》
輔大應美 陳國珍系主任《百花、瓶安》
田中央工作群 黃聲遠老師《員山神風機堡》
台灣科大 陳彥廷設計師《妙法自然》
結合了燈具的海報設計
李根在形象 李根在創意總監《漢字藝術節海報》
台灣師範大學設研所校友
這是2011年於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的兩岸漢字藝術節海報
李根在《漢字藝術節海報》
以永字八法為發想
交大建築研究所 龔書章助理教授《義診X義築》
自由藝術家 吳燦政《聲音圖書館3- 一天》
吳燦政為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校友
一天當中的聲音
夢工場 柯金祥動畫設計師《重新發現老台南》
竅門 王俊隆主持設計師《砌磚計畫-容器》
台灣師範大學視覺設計系 林磐聳教授《漂泊的台灣》
林老師的代表作
以坐飛機時自窗口看到的景象為發想
深刻反映台灣於國際情勢上的處境
林磐聳《漂泊的台灣》
這是林教授研發的台灣紙
新世代交叉設計營 2011 Young Designers Workshop (2011 YDW)
由經濟部工業局主辦
結合台灣30個設計院校
邀請世界知名設計師來帶領年輕學子
進行為期5天的工作坊
工作營的成果展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
以時尚夜市為主題
請來美國莎凡娜藝術設計學院院長Victor Ermoli主持
普保羅學長也是講師之ㄧ
普保羅目前就讀於台師大美研所藝術指導博士班
台灣藝術大學視傳系
日本通用設計大師中川聰
於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
進行緊急避難用組合設計工作營
成功大學建築系
藉由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的電影
去重新檢視身體與空間的關係
輔大應美與輔大織品
配合逐漸老齡化的社會
展出的是以銀髮族生活適用的產品設計
樹德科大視傳系
插畫工作營
樹德科大視傳系
樹德科大視傳系

台北科技大學互動媒體設計研究所
觀眾擊鼓的聲音
牽動螢幕上色彩與造型的變化
大葉大學工設系學生作品
以浴缸作船
很幽默的狂想
《國際設計學生創作展》
以台灣的大學院校設計科系為主
感覺有點像新一代設計展
國際的學校並不多
香港知專學院(Hong Kong Design Institute, HKDI)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
東京設計師學院(TOKYO DESIGNER GAKUIN)
University of the West of England
逢甲大學
很前衛的只擺了數台螢幕
不過不知是否民眾還是不習慣這樣的展出模式
現場幾乎沒甚麼人停留細看
嶺東科技大學展場
淡淡的漸層效果很不錯
嶺東科技大學
亞洲大學展場
裡面有機械 是會動的
相當吸睛
亞洲大學作品
亞洲大學
林穎得《禿》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陳秋伶《Next Target》
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系學生作品
中國科技大學視傳系學生作品
南台科技大學
蕭異才等5人《1984》
南台科技大學
蕭異才等5人《1984》
崑山科技大學
黃永鈞等8人《非零和》
崑山科技大學
林鈺瓏等8人《七原罪》

2011 Adobe Design Achievement Awards獲獎作品展
國際新銳設計館
由經濟部與教育部主辦、台創中心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文創中心承辦
展出近年來推動台灣學生參與國際競賽獲獎的成果
全球百校設計聯展
由台灣創意中心主辦、國立台灣師大文創中心承辦的展覽
精選出世界上一百所設計領域知名大學
除了學校概況與科系簡介
更重要的是學生設計作品展出
《全球百校設計聯展》展出現場
觀展民眾絡繹不絕
以下皆為《全球百校設計聯展》展出作品





是不是眼花撩亂啊?
蘇阿清老師說的好:「看展覽只要有一兩個觸動或刺激,就值回票價了!」
更何況是不用門票呢?
以上作品著作權屬原作者所有
圖文紀錄/gtct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