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以下幾張是書本的內頁:





其實這是7月初的行程
沒想到韓國要寫這麼久
都要8月了才有空寫這篇
王士朝先生是師大美研所
藝術指導組在職班第一屆的學長
(當時還稱為設計組)
也是設計家文化事業的發行人
身為金門人
同學常常起鬨說要去金門找他
在畢業許多年後
這個猛鬼旅行團 啊 不是
這個“聳哥旅行團”總算成行了
在職班已經到第6屆
其中3屆已經畢業、3屆尚在學中
聳哥希望藉本次出遊聯絡學長姐弟妹們的感情
也凝聚彼此的力量

大家分別從台北台中和高雄的機場出發
松山機場最早出現的是第4屆的江姊秀玲

學姊背著的可是聳哥的台灣作品
是“橘粒”出的
喜歡的千萬要快去搶購
腳手太慢就沒有了

抵達金門後的第一站──莒光樓
著名的地標
我怎麼一直想成是赤崁樓?
從後排開始介紹:
左一:涂以仁 (台灣包裝設計協會理事長、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專任講師、在職班第2屆)
左二:楊景方 (台灣包裝設計協會理事、大計文化事業 設計指導 、在職班第6屆)
左三:王維憶 (台灣包裝設計協會監事、大典視覺創意總監、台師大設研所研究生)
左四:商耀元 (明志科大視傳系講師、異思廣告創意總監、在職班第2屆)
左五:程湘如 (中華平面設計協會榮譽理事長、頑石文創創意總監、在職班第1屆)
左六:江秀玲 (中華平面設計協會會員、江泰馨設計創意總監、在職班第4屆)
左七:林老大 (聳哥旅行團團主、台灣師大視覺設計系系主任、台師大文創中心主任)
左八:吳介民 (中華平面設計協會常務理事、藍本設計執行長、在職班第4屆)
左九:王士朝 (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前理事長、金門技術學院通識中心主任、在職班第1屆)
左十:我 (在職班第5屆)
前排左一:林志鴻 (高雄市廣告創意協會理事、明道大學文創中心執行長、在職班第3屆)
前排左二:賴怡臻 (台南科大講師)
前排左三:李秉勳 (高師大視覺設計系研究生)
前排左四:龔家弘 (樹德科大視傳系兼任講師、天地廣告設計總監、在職班第3屆)
因拍照不克露面者:陳漢元 (高雄市廣告創意協會會員、經典攝影藝術指導、在職班第3屆)
頭銜有沒有很閃?
這還只是這次有出席的而已...
在職班歷屆應該累積有50人
這次只有派出1/5的戰力吧~

據說不是大官、而是個小兵題的字

鄭成功的炮
金門人不喜歡鄭成功
因為他在當地沒有建設、只有破壞

莒光樓前

再來便轉往水頭村參觀歷史悠久的金水國小
金門人到南洋發展
發達了就會將所得匯回家鄉建設
所以這裡的建築都十分精美

大家拍的很開心
王士朝學長熱心為大家解說

還有模擬當時僑匯情境的佈置

簡陋的教師宿舍

牆上還有題字

有畫家在寫生

簡樸的磚
精心的設計

中間的教室

水頭村洋樓建築群

每一棟各有其獨特風味
當地人說「有水頭富,無水頭厝」
即代表建築華麗、難以比美

細節也很精緻

可以想見當時風華

從二樓可以窺見一樓來客的特殊設計

角落的懷舊古物

風獅爺
由於往昔金門風害嚴重
居民為了抵禦風煞
設置了許多風獅爺

各式各樣的風獅爺


傳統的謝籃


都已經荒廢了

黃氏酉堂別業
是二級古蹟
清嘉慶年間由經商致富的黃俊所建
黃俊因為非常富裕
人稱黃百萬
是金門宅第中唯一有水池的
是建來督促子弟唸書仕進之所

現在還有後人居住在此


列為一級古蹟的邱良功母節孝坊
建於清嘉慶17年(西元1812)

長大後沒有辜負母親教誨、官拜浙江提督
許氏當時已守寡28年
獲得清仁宗的旌表而建

有一隻石獅不知為何
模樣跟其他的很不一樣

模範街
民國14年由金門商會向僑界集資
興建了這條具日本大正時代建築風格的街道

細節頗有可看性


看的出來歷史很悠久

市場裡歐巴桑在打牌消磨時間

金門的金雞母
很會賺錢的酒廠

民宅柱子

邱良功和妻子的墓

金門人到大陸做官
還蠻厲害的

可愛的石像生

貌似靦腆


真是好地方

中正堂其實就是電影院
國軍弟兄的生活是很苦悶的

售票口
隨著大幅的撤軍
設施大多都荒廢了

這個少將的名字取的也太適合了

金門最大的風獅爺
下體造型明顯
如葫蘆一般

王士朝學長任教的金門技術學院
建築都蠻新穎的

老闆娘一副要給聳哥好看的樣子

商學長搏命演出
小朋友不要學
叔叔是有練過的~

帶大家去參觀呂氏的祠堂

與台灣的習俗不同
祖先是擺在右邊



可惜是晚上
不太容易拍

傳統建築在鄉下被保存的很完整

並不是月光
也沒有鬧鬼

最後到呂坤和學長家吃西瓜
感謝他的熱情招待
大家都吃到撐為止
這是掛在他家牆上的鄭善禧
有好幾幅呢~
同時也有他家小孩的大作
看來一家人都很有藝術方面的細胞喔~
晚上回到飯店
八郎學長找大家去唱歌
才發現他的歌喉這麼好
不管唱劉德華、張宇、周華健都唯妙唯肖
真是大開“耳”界~
明天就要去廈門囉~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