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庫哈斯(右)
記者周永受/攝影

這算是一個1月的舊聞了
不過我是到這兩天才盼到網站作品的圖片出來
也許在哪裡早就有了也不一定
沒辦法
我沒有一手資料

庫哈斯最為人熟知的作品可能是北京的中央電視台CCTV
就是前陣子配樓被煙火燒到的那個
我本來以為他又會弄一棟挑戰力學極限的大樓
結果沒有

我本來以為台灣的建設已經停滯了
在有生之年將看不到什麼重大建設
希望這個能順利建好

其實入圍的幾個案子我都覺得很不錯
有錢的話
真希望可以每個縣市蓋一棟
現在不是要以公共建設擴大內需?
馬先生可以考慮一下~



台北藝術中心競圖 荷庫哈斯勝出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2009.01.23 02:24 am

台灣再添一座國際建築大師作品!台北藝術中心國際競圖昨天揭曉,由北京中央電視台
設計者庫哈斯領軍的荷蘭大都會建築師事務所(簡稱OMA)奪得設計權,贏得高達新台
幣5億7000萬的設計費。

這是近年繼台中大都會歌劇院、高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後,第三座由國際建築師操刀
的大型藝術表演中心;也是麥肯諾建築團隊拿下衛武營設計權之後,又一支荷蘭建築團
隊成功進軍台灣。

台北藝術中心包含一座1500席的大劇院,以及兩座800席的中型戲劇廳,總工程預算為
台幣38億。基地位於捷運劍潭站對面,與士林夜市為鄰。

評審之一、劇場導演賴聲川表示,庫哈斯勝出的關鍵就在這三座劇院。他將這三座劇院
設計成三個外型迥異的幾何建築體,環繞著一個長方建築體;內部卻可視需要打通,形
成一個包含室內與室外的超大劇院,「這將是台灣全新的戲劇經驗!」

東海大學創意設計暨藝術學院院長曾成德則表示,記者出身的庫哈斯是以精彩論述贏得
評審認同。他深入研究台灣社會,認為「實驗劇場」是台灣劇場特色,因此台北藝術中
心的外型內在都必須深具實驗性,並反映台灣文化的「動態(dynamic)」。

台灣的另一特色是多元文化的融合,一如士林夜市內多種如鴛鴦火鍋般的混搭食物。庫
哈斯設計的這三個劇院,外型迥異,內部卻能打通融合,一如台灣多元卻能融合的文化。

兩千年奪得建築界最高榮譽普利茲克獎的庫哈斯,作品包括葡萄牙波爾多音樂廳、洛杉
磯PRADA中心等。他設計的北京中央電視台曾被時代雜誌選為世界十大建築奇蹟。

庫哈斯表示,台北藝術中心將是他「在亞洲第二個重要的文化措施」,也是「迄今最滿
意的作品」。

和庫哈斯一起出席記者會的還有OMA另一位合夥人奧雷舍人(Ole Scheeren),38歲
的他是OMA亞洲建案的主要負責人,近年因與大明星張曼玉拍拖而知名度暴漲。

【2009/01/23 聯合報】





庫哈斯 用爭議蓋魔幻建築

【聯合報╱本報記者陳宛茜】 2009.02.06 03:08 am

過年前,2000年普利茲克獎得主、荷蘭建築大師庫哈斯,贏得台北藝術中心的設計權,
這是他在台灣的第一件作品。記者會上,他被學者稱為「魔術師」-庫哈斯究竟擁有什
麼樣的魔法?又會為台灣「變」出什麼樣的魔術建築?

2002年,庫哈斯贏得北京中央電視台(簡稱CCTV)的設計權,卻引來各界撻伐。在西
方,建築界批評他甘為中國官方媒體設計深具權力象徵的摩天大樓;在中國,CCTV從
選址、外型到造價、結構安全都飽受質疑。庫哈斯接受大陸媒體訪問時卻表示,建築需
要爭議,「只有令人厭煩的建築,才只有一種聲音」。

建材廉價 無所謂

庫哈斯是這個時代最受爭議的建築大師。他之所以成為大師,主要源於他的爭議性、而
非他的建築作品。庫哈斯深深明白這點,他總是懂得在最爭議的地方、做最爭議的作品,
並用最爭議的設計。

庫哈斯的爭議之一是,他不關心建築的美醜。CCTV被網友形容為「痔瘡」、「大褲衩」,
贏得的醜名比台北101多了好幾倍。

庫哈斯也不關心材質。他不像安藤忠雄一輩子執著於清水混凝土,也不像赫爾佐格與德
梅隆(鳥巢建築師)不斷實驗新材質。他的作品經常採用當地廉價建材,對細節看似漫
不經心,讓人想起台灣的樣品屋,彷彿隨時會從地表消失。庫哈斯否定建築的永恆性,
認為21世紀的城市只活在現在,沒有過去,也不在乎未來。

沒有風格 是好事

庫哈斯的風格就是沒有風格。他不像法蘭克蓋瑞或札哈哈蒂,作品一眼就可以看出是誰
的手筆。庫哈斯認為沒有風格是件好事,代表建築師放棄對形體的關注。

庫哈斯最初的職業是記者而非建築師。1944年生於荷蘭的庫哈斯,19歲時在海牙郵報擔
任記者,同時從事劇本創作,還拍過電影。一直到1968年,庫哈斯才放棄記者工作,到
倫敦建築聯盟學院學習建築。

若用記者的標準來衡量庫哈斯,他或許不會顯得離經叛道。庫哈斯曾說自己是用「記者
的眼光」觀察世界,這也形成他和一般建築師最大的差異──後者認為職責是「創造美麗
的形式」,庫哈斯卻以為是「將建築與文化以一種有活力的方式融合在一起」。

波爾多音樂廳便是這樣的例子。這個音樂廳位於葡萄牙勞工住宅區邊緣,工人與音樂廳
的高雅形象乍看格格不入,庫哈斯卻讓音樂廳變身市民廣場,令藍領居民也樂於親近。
這個案子被認為是庫哈斯迄今最成功的作品,雖然它不規則狀的外型實在難以讓人恭維。

棘手案子 最拿手

坐落在士林夜市旁的台北藝術中心也是這樣棘手的案子。如何讓夜市人潮和高雅的藝術
中心融合,對其他建築師來說是難題,卻是庫哈斯最擅長的強項。

西方評論家形容當過編劇、記者的庫哈斯,擅長「誇張諷刺的手法、小說式的觀察,融
合說教言理的敘述」。在台北藝術中心的競圖過程中,庫哈斯充分展露這些優點。

他把藝術中心三個外型迥異、內部卻可打通的小劇院和台灣的鴛鴦鍋、多元文化類比。
評審之一、東海大學創意設計與藝術學院院長曾成德回憶,聽完庫哈斯對台灣文化精彩
的論述後,所有評審都被說服了。但另外一位評審張樞隔天卻又擔心,鴛鴦鍋的譬喻只
是對台灣文化表面的認識。

聳動著作 超吸睛

庫哈斯總是懂得用聳動標題吸引人們注意。他的著作如「向拉斯維加斯學習」、「哈佛
大學血拚指南」,光標題就像對建築界下戰書。

他早期的作品草圖像一幅幅漫畫,洋溢普普藝術的拼貼趣味。他出版「古代羅馬」時隨
書附贈光碟,以電腦互動遊戲讓大家了解羅馬建造的過程;帶領哈佛學生研究大陸珠江
三角洲期間,他創造了75條術語(如「浮士德契約」、「深圳速度」),還打算為這些
術語申請註冊商標。

許多人拿庫哈斯跟20世紀的建築大師柯比意相比。兩人同樣熱愛文字,著述之多同代建
築師遠遠不能相比。兩個人同樣展現對城市、歷史、文化的熱情,也毫不遲疑地向權力
者靠近。

作風矛盾 被質疑

然而庫哈斯有更多矛盾之處。庫哈斯口口聲聲說「都市規畫已到末路」,卻在事務所成
立了專門研究都市規畫的部門;一邊宣稱自己厭惡成為創造圖像(Iconic)建築的人、
痛恨在高樓貼上建築師的標籤,一邊卻做了誇張聳動的地標建築CCTV、同時不遺餘力地
把自己推向「明星建築師」。

柯比意作品和文字一樣精彩;人們卻忍不住質疑庫哈斯,他對世界提出的精彩觀察,是
否能在作品中得到實踐?

庫哈斯到底是偉大的建築師?還是詭辯家、騙徒?表演幻術的魔術師?也許要等到21世
紀結束了,人們才會找到答案。

讚頌亞洲城市 提垃圾空間理論

庫哈斯是屬於21世紀的。他本身便是全球化的實踐者──住在倫敦,事務所設於鹿特丹,
作品散落全世界各地。有趣的是,庫哈斯在歐洲飽受批判、在美國情況好一點,在亞洲
則受到英雄式歡迎。

這或許因為,庫哈斯是少數頌揚亞洲城市美學的歐洲建築師。歐洲人眼中醜陋混亂的深
圳、新加坡,在他眼中卻是「21世紀必須面對的大都會景觀」。庫哈斯認為,19世紀
城市的中心在歐洲,20世紀在美國,21世紀則在亞洲。

1970年代,庫哈斯前往美國深造,愛上了擁擠又混亂的紐約。他出版「癲狂紐約」,認
為歐洲建築學者所宣揚的建築永恆性,與大都會的不穩定性是無法相容的。而20世紀歐
洲建築史排斥像紐約這樣的城市美學,是掩耳盜鈴的愚蠢行為。

1996年起,庫哈斯帶領哈佛研究生,在大陸珠江三角洲展開城市研究,2000年將研究
結果結集出版為「大躍進」。庫哈斯那時便預言,比美國變動更迅速的亞洲城市,將會
對停滯、破產的美國產生重大影響。同年,還沒什麼建築作品的庫哈斯,便憑有點「驚
世駭俗」的建築論述贏得普利茲克獎。

根據對亞洲和美國的研究,庫哈斯提出容易激怒歐洲學者的城市理論:「普通城市」與
「垃圾空間」。他認為,古代羅馬、倫敦的都市性,已被消費和觀光現象所取代,建築
的功能將淪為刺激消費;毫無特性、缺乏文化認同的都市,將在世界上四處蔓延。

庫哈斯近年將事業中心放到亞洲,作品包括北京CCTV、韓國首爾大學美術館與日本福岡
NEXTUS住宅。

庫哈斯曾說,他做建築的城市,便是他研究文化基因的「實驗室」。如今鴛鴦鍋式的台
灣文化,將隨台北藝術中心一起進入庫哈斯的實驗室,結果值得我們期待。

【2009/02/06 聯合報】















首獎作品簡介
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 (OMA) STEDEBOUW B.V / Ole Scheeren
(Rem Koolhaas及Ole Scheeren) (國籍:荷蘭)
共同投標者:
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 姚仁喜建築師 (國籍:中華民國)

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 (OMA) (國籍:荷蘭) 簡介

大都會建築事務所是一所領先國際的實踐當代建築、都市論述與文化分析的合夥人公
司。
本事務所主要由六位合夥人共同主持,包括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奧雷‧
舍人(Ole Scheeren)、Ellen van Loon、Reinier de Graaf、Shohei
Shigematsu以及管理合夥人Victor van der Chijs,並雇用了超過35種國籍共300
名員工。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國籍的建築師、研究員、設計師、模型製作者、工業設計師
以及平面設計師在此進行合作,並從設計的最初階段開始即與專業顧問們建立密切的關
係。

大都會建築事務所已完成為數甚多的作品,包括德國埃森的埃森礦業同盟礦區歷史博
物館設計與整體規劃(2006)、首爾國立大學美術館(2005)、葡萄牙波爾圖市備受
好評的市立音樂廳(2005)、洛杉磯的Prada全球旗艦店(2004)、西雅圖市立圖書
館(2004)、首爾Leeum三星美術館(2004)、柏林的荷蘭大使館(2003)以及位於
芝加哥的伊利諾理工學院學生活動中心(2003)、紐約的Prada全球旗艦店(2001)
等。

雷姆‧庫哈斯和大都會建築事務所的作品曾獲頒數項重要的國際大獎,包括普立茲建
築獎(2000)、日本皇室世界文化獎(2003)、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RIBA)金質獎
章(2004)、密斯‧凡‧德羅歐洲當代建築獎(2005)等。

為了適應遍佈全球的多元化項目,大都會建築事務所在世界範圍設有分支事務所,包
括歐洲(OMA鹿特丹)、北美(OMA紐約)以及亞洲(OMA北京)。


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國籍:中華民國) 簡介

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是結合建築與都市計劃設計多元經營的事務所,成立於1985
年,並已成為國內最主要之設計事務所之一。本事務所之業務以文化建築、教育建築、
交通、醫療、商場、辦公大樓、住宅大樓、飯店、工業建築、都市計劃及相關等之大型
規劃設計為主。自2001年開始在中國上海發展業務,成立「會元設計諮詢(上海)有限
公司」。









設計構想

當今,越來越多激進的建築將形式甚至表皮視為問題之所在。判斷規模龐大的,具備
潛能的工程的標準是它們的外觀 - 是它們看上去如何,而並非它們的績效以及它們是
如何運作的。


在過去的五年中,全世界都目睹了演藝(文化)中心建築的激增,它們之間似乎達成了
不可思議的共識,在某種程度上都建議了同樣一種組合:幾乎所有已實現的案例都是由
大觀眾廳(2000席),中型劇場(1500席),以及一個黑盒子(多形式劇場)構成。現代的
表面形式偽裝了陳舊的劇場類型:劇院本身的格局仍然是基于19世紀的形式(包括其中
的象徵意義:樓座包廂成為社會階層的證明)。然而,即便劇場建築的核心元素 – 舞
台,鏡框,觀眾廳 – 已經存在了3000多年,但這不能成為忽視20世紀相關的技術變
革,忘記對創新的嘗試而造成劇場建築停滯不前的藉口。


劇場的科技成分通常被隱藏在舞台塔中。在極高電腦化的輔助下,它們能夠達到的效
果令人瞠目結舌,而同時表演行為所需的基礎設施也越來越精密尖端。賦予每個劇場各
自的特質當然很重要,但是如果不將這些科技成分集中起來納入一個具有戲劇性潛能的
關鍵體量中似乎是種資源浪費。在一個”超級舞台塔”中,通過定位和定向調整,每個
劇場各自的要求得到滿足,與此同時,科技元素和活動空間可以相互結合,創造全新的
戲劇化可能性。在形式上,強有力的技術核心體量與感性的觀眾廳相互依存並對接,提
供了一種新的組織形式上的標誌,同時也成為一個新穎且理性的象徵。

設計概念 ─
我們在本案的企圖,是要精準、有效、而且經濟地創造三個獨立的劇院,利用這個
設計來增進都市的強度,並且提供非預期的劇場可能性,作為其增加的價值。

經過幾次的造訪,我們得以體驗到劇院在台北的活力。對外國訪客而言,很驚訝的發現
是,觀眾人口似乎包含了所有的世代不管老少,不論階層。

而且,劇場導演在台北都是大家崇拜的英雄。

似乎,台灣的歷史本身,由於其激烈的政治對立和持續的劇變,反而豐朔了這片土壤,
就好像這些張力及傷痕,都在舞台上得以最佳地呈現與救贖一般。

我們的劇場不只是文化的單純表徵而已,而是一個高度洗鍊的工具,一如台灣表演藝術
工作者的企圖與野心一般。


建  築 ─
為什麼所有最令人興奮的展覽總是不在博物館內,而是在舊的工業廠房之中?為什麼
某些最好的表演是在被人們遺棄的廳堂中演出,跨越了傳統鏡框式舞台的藩籬?
建築如何才能超越自身卑微骯髒的祕密,那種強加限制於各種可能之上的宿命?

我們將這個設計詮釋為都市現存活力的凝縮;捷運車站及士林夜市的人潮將被引導入此
基地。這個劇場的方型量體座落於小吃街及夜生活的基座之上,讓它與目前精采的現況
盡可能地接近。夜市、捷運車站和方型量體則透過持續不斷的人潮串連起來 ,形成三
種都市密度的群組空間。



方形量體 ─
劇院建築通常都有個「正面」及背面,但在這個都市中充滿活力的島型基地上,這是
過於奢侈的做法。透過緊湊的設計,我們的建築有四個「正面」,每個面均吸引令人期
待的活動。大劇院和多形式中劇場出現在南面和北面;承德路的街面則是四個高塔(升
降機及建築物設備後場),與現存的街景呼應;而球形的鏡框式中劇院則朝向捷運站及
遠山,突出於建築物如同懸浮的星體,從遠方即可辨識。我們把三個劇院的技術設備合
併在一個方型量體中,然後從中挖出一條包含公共通道、酒吧及各種熱鬧設施的空間,
再以波浪狀的玻璃將所有的東西全部包覆起來;如此,我們創造了一個動態、發光的背
景,與前方神秘、黑暗的個別表演廳形成強烈的對比。透過透明的服務核一窺方形量體
內的活動,一般大眾亦可和這棟建築物所營造的特殊氛圍產生積極的互動。

如此,方形量體及其他突出的量體提供了一個高密度、卻極具開放性的呈現,它有強烈
的符號性,但卻並非必然需要被如此理解。



整  合 ─
透過將三個舞台與其技術設備整合在一個裝置內,我們不只創造了三個能獨立運作的
劇場,我們更提供了額外的可能性垂直地或水平地讓更多無法預期的場景模式與使用方
法有可能呈現。我們不僅提供了確定使用的方便性,同時也保留了不確定使用的自由度。

這個方形量體被兩條軸線切分,水平軸向上是大劇院和多形式中劇場,而位於垂直軸向
兩端的則是鏡框式中劇場及位於地面層的偶劇院。

由於兩個軸向相交,因此劇場空間的獨立運作的以及極度彈性的另類使用則均可以順利
地運作。



觀眾等待區 ─
特定人群和一般民眾的分流是漸次的。造訪劇院的觀眾從地面層上昇到兩個都市大平
台上,再分別進入各個不同的劇院。



參觀動線 ─
本案提供了一般民眾無須購票參觀表演也可探索劇院的後臺及建築空間的體驗。

一座穿透大廳天花的電扶梯將訪客源源不絕的注入到一視線被控制的量體中,從此處參
觀部份後舞臺,舞台下方的機械設備及休息室。

第二座電扶梯則切入舞臺和舞臺上方的機械設備區斜行向上參觀此區之交叉剖面,直到
到達多形式中劇場上部的公共咖啡廳。

第三座電扶梯則連接到方型量體的屋頂層聚會平臺,最終由公眾電梯回到公共大廳。



運輸與裝卸 ─
一個劇場最需要的就是絕對方便的運輸系統,因此我們創造了健全的垂直運輸設施,
讓每個劇場在適切的位置都能有完整且方便的進出途徑。

承德路來的貨車從斜坡道上至+4.5米平臺,倒車進入管制的公共卸貨區並直接進入垂
直運輸動線。

大劇院使用的貨車升降梯可把貨車的底部抬到與舞台層齊高,並直接通往側舞台,避
免兩次的裝卸程序而大幅縮短了卸貨的時間。至於其他貨物的快速搬運則可利用第二台
大貨梯將物件搬到舞台層;位于+4.5米的大劇院組裝間提供了將佈景在卸貨層的同一樓
層搬運至舞台電梯的可能性 。

至於常備劇目的演出,其貨物的裝卸路徑部分與大劇院重疊。貨車升降梯的另一側出口
即是多形式中劇場的側舞台,有助於大物件的直接裝卸與縮短距離,第二貨梯亦連接至
此側舞台。

長型貨物可以由這兩部大貨梯經由在舞台層的卸貨空間運送到鏡框式中劇場,在某些特
殊情況要將超大型貨物例如大劇院或多形式中劇場內使用的舞台佈景台車運到鏡框式中
劇場時,則可以使用方型量體內的垂直核來運送 。

小型貨物或較大的樂器等則可利用後台服務核內的電梯來搬運。












第二名作品簡介
Morphosis Architects / Thom Mayne (國籍:美國)
共同投標者:
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 蘇重威建築師 (國籍:中華民國)

Morphosis Architects / Thom Mayne (國籍:美國) 簡介

Thom Mayne在1972年時創立了Morphosis, 以實現創新的操作方式做設計並結合包
括當代設計思想與書寫的論述系統。座落於洛杉磯的辦公室目前共有60位建築師和設
計師, 2007年,因擴展業務於紐約設立了一個永久辦公室,另外亦在巴黎和上海設
立服務據點。

最近得獎的項目包括舊金山聯邦大廈、韋恩L.莫爾斯‧美國法院大樓、辛辛那提學
生娛樂中心大學,義大利Hypo銀行和在西班牙馬德里社會住宅。目前還在工作的有在
法國巴黎的Phare 塔、在德州達拉斯的自然和科學博物館、在中國上海的Giant集團
企業園區、在紐約古柏聯盟學院新的學術大廈和在加州帕薩迪納的Cahill中心天文天
體物理中心。公司的專案遍及全世界,工作內容包括各種各樣的項目類型和標度包括
住宅、學校和公共建築及大型都市計畫,例如紐約2012奧運村和被廣泛認可的都市研
究- LA Now。

Mayne的榮譽包括2005年的普立茲克建築獎、2008年McDowell獎、Cooper Hewitt
的2006全國設計獎、1987年羅馬獎、USC校友年度獎、1992年美國藝術學院的會員資
格和2000年美國建築師協會洛杉磯分會金牌獎。Thom Mayne是25個Progressive
Architecture專業建築雜誌建築獎的得主、70個美國建築師協會及其他獎項的得主。
在Mayne的領導下,事務所呈現了一個多元的樣貌和公司作品亦在世界各地展出,包括
2006年在龐畢度中心的個展(2009年3月將於洛杉磯當代藝術博物館展出、辛辛那提的
當代藝術中心、米尼亞波尼斯的渥克藝術學院、1999年在荷蘭建築學院。Morphosis
的設計案廣泛地被報導並曾被納入22本作品集,包括5由Rizzoli出版、2次由韓國建
築師雜誌、2次由西班牙El Croquis、2次由日本G.A.和1次由Phaidon出版。

Thom Mayne,1944年出生。分別於1968年及1978年取得南加州大學建築學系學士
學位及哈佛大學建築碩士學位。除了事業上的經營之外,在學術界,Thom Mayne仍保
持活躍。為南加州建築學院的創立者之一並受聘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藝術及建築學院
終身的教授職位。另外亦於哥倫比亞大學, 荷蘭的Berlage學院、倫敦的巴特利特建
築學校,以及1991於耶魯大學、1998於哈佛大學的設計研究院授課。

Thom Mayne的設計體認並且歌頌混亂都市所產生的刺激感,並同時為個人提供獨特
的空間。他的設計明確地表達了多樣的視野,並達到我們從城市裡尋找質量的合宜性及
啟示。

















第三名作品簡介
Jose Ignacio ABALOS (ABALOS+SENTKIEWICZ ARQUITECTOS) (國籍:西班牙)
共同投標者:
Renata Sentkiewicz (國籍:西班牙)
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 / 劉培森建築師 (國籍:中華民國)

Jose Ignacio ABALOS (國籍:西班牙) 簡介

1978年馬德里建築學院建築師學位, 1991年取得博士學位
2002年馬德里ETSA 主席教授
2002年當代景觀技術實驗室主管
1984~2008年成立Abalos & Herreros 建築事務所
2006~至今Abalos + Sentkiewicz Arquitectos 成立成員之一

他的作品廣泛地在雜誌刊登, 於1993年由1Gustavo Gili編輯其專題著作“ Abalos
& Herreros”, 由Actar於1997年編輯“ Areas de Impunidad” 及2000年的“
Recycling Madrid”, 2005年CAAM和ICO出版的“ Abalos & Herreros, Grand
Tour” 以及2007年阿瑪瑞亞建築學院出版的“ Abalos, Herreros, Sentkiewicz
Architects”

同時他的作品也成為比利時安特衛普De Singel、美國芝加哥IIT、亞特蘭大現代藝
術中心、加那利島拉斯帕爾馬的CAAM以及馬德里的ICO 機構主辦個展的主題, 而他也
參加了由紐約MOMA籌劃主辦的各式聯展如“輕結構”、“海嘯”及“現場”主題展。

於1995年加入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Buell Book會及出任客席講師, 1998年同
時出任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客席教授和英國倫敦建築公會Diploma Unit Master,
2004~2007 年出任紐澤西普林斯頓大學Jean Labaute教授,2007~2008年出任康奈
爾大學(伊薩卡分校)客席教授,目前是哈佛大學及Kenzo Tange教授。

「勒·柯布西耶摩天大樓」的作者(1988年馬德里市政廳)
「Tecnica y Arquitectura」(1992 年Nerea)
「高樓與辦公室」(2003年MIT出版社)
「天然與人造」(1999年與Juan Herreros在LMI的EXIT出版)
「La Buena Vida」(2000 年GG)
「The Good Life」(2001年GG英文版)
「A Boa Vida」(2002年GG葡萄牙語)
「Campos de Batalla/ Battlefield」(2005年COA Canarias)
「Cuatro Oibservatorios de la Energia”」(2007年COA Canarias)
「Atlas of the Picturesque」(2005年GG 第一冊及2007年GG第二冊)


Renata Sentkiewicz (國籍:西班牙) 簡介

曾於克拉科夫、杜林、布倫斯威克以及馬德里學習建築。

自1999與Abalos & Herreros合作並於2001年加入其事務所。於2006年Sentkiewicz
architects成立成員之一。

榮獲各類的國際競圖比賽獎項, 如Europan 7 ( 挪威特羅姆瑟), 與Abalos &
Herreros合作的三項作品由MOMA展出:於巴塞隆納的園林與再生論壇(2005年“
Groundswell”)、Salburua and WoermannTowers (2006年”On Site”)

目前她有數個工程分佈在挪威、波蘭、法國及西班牙。自2005年任現代技術及景觀實
驗室的教授,以及編寫了一本書- 「Four energy observatories. Isla de la
Palma」(2007年拉帕爾馬建築師)

















佳作 1
JAKOB + MACFARLANE(SARL ARCHITECTURE) / DOMINIQUE JAKOB (國藉:法國)

JAKOB + MACFARLANE創建於法國巴黎,是多元文化,相互砥礪學習的建築師事務所,
他的作品展現數位科技與成熟的概念,使用新的材質讓建築有更多的可能性與可行性,
可以即刻反映於當前的環境上。













佳作 2
SURV 首府建築師事務所 / 葉宏安建築師 (國藉:中華民國)

首府團隊
台北藝術中心係建築與有關展演功能系統設施之工程作業組成,期中各專業間之溝通
整合,以及建築空間之整體表現,需實力充沛且富經驗之團隊來執行。
首府建築師事務所團隊主導負責建築設計理念,並整合劇場特殊功能及相關設施系統,
另結合其關係企業亞新工程顧問有限公司,提供專業且完整之團隊人力,整合所有設
計資源,以期為本案提供最具經濟效益的解決方案。











佳作 3
MVRDV bv(LLC)/ W.G.M. Maas, J. J. van Rijs (國藉:荷蘭)
共同投標者:
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 姚仁喜 (國籍:中華民國)

MVRDV bv(LLC)/ W.G.M. Maas, J. J. van Rijs (國藉:荷蘭) 簡介
1993年MVRDV成立於荷蘭鹿特丹,由Winy Maas, Jacob van Rijs and Nathalie
de Vries所創建,以其合作無間的默契專注於三個主要的設計、研究領域:建築、都
市與景觀設計。早期的個案如:公共廣播電台公司總部、阿姆斯特丹的WoZoCo老人住宅
等,帶領MVRDV擴大客戶領域並獲得國際的讚賞。











佳作 4

Zaha Hadid Architects / Patrik Schumacher (國藉:英國)







以上圖文選自台北藝術中心競圖網站http://www.tpac.com.tw/index.html
版權屬於原作者 請勿用作商業用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tctcc 的頭像
    gtctcc

    我的戰鬥人生

    gtct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